188体育app官网_188体育投注

返回首页

“为什么中国的IPv6只是一头热?”论坛在京举办

阅读量:3
2012-10-29

然而中国的IPv6似乎只是一头热?学术界着急,运营商不着急;政府着急,用户不着急。目前,绝大部分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缺乏向IPv6过渡的动力。中国IPv6之路将走向何方?
2012年10月27日,CCF YOCSEF在翠宫饭店举办“为什么中国的IPv6只是一头热?”专题论坛,邀请清华大学副教授崔勇、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互联网中心主任何宝宏、上海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陆肖元、中兴通讯承载网方案总监黄孙亮,就IPv6在中国部署的相关政策、技术和产业现状,探讨中国推进实施IPv6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崔勇简单概括了IPv6的发展历史,重点围绕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建设,探讨国际前沿最新IPv6过渡技术标准和研究动向,特别指出了IPv6在研究工作中的一些新的动向,以及所面临的技术的挑战,他认为IPv6和IPv4无论是转换还是共存,都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何宝宏在报告会中把IPv6形象比喻成外科手术式的长期方案,把NAT比喻成止痛药式的中短期方案。他认为与IPv4 NAT和未来互联网相比,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唯一可以选择的技术路线,是下一代互联网的起点。

陆肖元认为在3TNet示范区向国家试验床演进发展中,原有的IPv6业务碰到了业务、终端和网络设备等诸多问题。在当前3TNet技术走向下一代广电网NGB产业化的过程中,基于国家试验床开展具有典型意义的IPv6网络技术规模试验和示范,将能有效地促进IPv6技术推广和应用。

黄孙亮表示IPv4地址的枯竭使得业界在不断推进IPv6的发展,但IPv6的发展是一个全产业链发展演进的过程;产业链各方的相互等待,导致了IPv6的进程缓慢;在运营商网络层面,目前的过渡技术已经聚焦到NAT444和DS-lite这两种过渡技术。他认为搁置争议,扩大规模,产生盈利模式是IPv6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关键。

参会者从政府、科研、企业等角度,与讲者就IPv6发展现状,技术趋势,还有推广等方面展开了交流。

特邀讲者崔勇正在作报告

特邀讲者何宝宏发言

特邀讲者陆肖元发言

特邀讲者黄孙亮报告中

执行主席徐明伟(左)为讲者颁发感谢牌

 

执行主席徐明伟(王新)为讲者颁发感谢牌

互动交流: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