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app官网_188体育投注

返回首页

CCFADL30《移动互联创新应用》在京举行

阅读量:12
2012-10-25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设备具备了前所未有的计算性能、人机交互方式、通讯带宽、感知能力和云的支持。这些技术基础极大的扩展了移动设备上的应用范围,并且由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属性和随身属性,人及其周边的物体都成为了数据的源泉,使移动互联应用比传统的PC和互联网应用拥有更多的创新空间。近年来,SoLoMo(Social, Location, Mobile)已经成为最热门的移动互联应用,而且应用的主体或载体也已不限于人和手持移动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具有智能和联网能力的车辆、机器人、传感设备和家用电器(例如能发微博的饮水机)都可以参与移动互联应用。这个崭新的时代在呼唤移动互联的创新应用,也更加需要技术研究上的创新和突破。为此,中国计算机学会于2012年9月14日至16日举办了第30期主题为《移动互联创新应用》的CCF学科前沿讲习班。本期讲习班由清华大学教授朱文武和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高级主任研究员宋继强担任学术主任。十二名来自学术界和企业界的知名专家作为特邀讲者针对移动互联应用各个技术层面的核心技术、研究热点做了深入浅出的演讲。超过120名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工业界的学员参加了本次讲习班。

本次讲习班通过三条主线对移动互联创新应用的科研内容进行全面覆盖:

(1)SoLoMo技术深探,包含各种基于传感器的和非基于传感器的用户定位技术和社交活动分析;

(2)新兴应用纵览,包含当前方兴未艾的移动多媒体云计算、移动健康、移动教育、车载应用等;

(3)创新应用论坛,由移动互联领域的领军企业介绍支持创新应用的平台和技术。

首先,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高级总监芮勇博士为讲习班做了主题报告。他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移动互联应用发展的变革和机会,并着重讲解了微软研究院针对移动图像查询应用研究的巨量图像分类方法。随后,微软研究院的谢幸研究员讲解了基于移动社交网络数据来理解用户位置的研究,浙江大学的潘纲教授介绍了智能手机应用利用手机上丰富的微型传感器对人、周围环境与社会的感知和交互的研究。清华大学朱文武教授深入讲授了移动多媒体云计算的关键技术和挑战。中科院计算所的陈益强研究员和北邮的彭扬教授分别讲述了普适计算的两大实用领域-移动健康和移动教育-中的核心技术和挑战。北京大学的赵卉菁教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基于车载传感器的创新应用研究。在最后半天的创新应用论坛上,百度云的首席架构师林仕鼎先生介绍了百度最新的云平台对移动互联应用的支持,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副总裁从商业价值观的角度阐述了移动互联应用创新的成功要素,中国移动研究院的程宝平高级经理讲解了运营商青睐的HTML5应用开发平台,英特尔中国研究院的嵌入式应用实验室主任张益民博士介绍了非常有趣而且需要深厚技术积累的手机Avatar视频通话应用,腾讯的张华锐总监介绍了手机上的移动互联应用的安全性考虑。除了主题演讲之外,所有讲座都安排了问答时间。学员们提问踊跃,与讲师进行了深入交流,有三个报告后的问答时间超过了30分钟。

课程结束后,计算机学会为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讲习班在愉快的气氛中圆满结束。学员们递交了学习小结和反馈建议,大家普遍认为这次讲习班有两大特点,第一是覆盖面广,学术界的讲者涵盖了清华、北大、中科院计算所、浙大、北邮等顶尖院校,企业界的讲者有来自中国移动互联网巨头TABLE中的百度、腾讯和小米,也有来自微软研究院、英特尔研究院和中国移动研究院的讲者。第二是内容新,中国在刚刚结束的UbiComp 2012上发表的三篇论文中的两篇作者都受邀作为本届讲习班的讲者,给学员们带来普适计算领域的最新进展。通过本次讲习班,学员们接触到了最新的前沿技术,对老师们的认真备课和充满激情的讲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移动互联领域发展非常快,涉及技术面广,需要学员们在深入学术研究的同时积极关注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我们期待学员们带着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各自的工作和实践中学以致用,成为真正站到学科前沿的带头人。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