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U-66:辽宁师范大学
2011年6月15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CCF走进高校”系列活动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走进了风光旖旎的辽宁师范大学西山湖园区。应CCF YOCSEF委员、CCF YOCSEF大连2011-2012年度副主席孙晓鹏教授的邀请,6月15日晚19:00-21:00,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 2011-2012年度主席陈文光教授;北京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北京大学教育部机器感知与智能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CCF YOCSEF 2011-2012年度副主席袁晓如研究员;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等多家国际权威期刊客座编辑、PacificVis 2011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博士生导师、香港科技大学屈华民副教授等一行三人来到辽宁师范大学,为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300余位师生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
全国高等师范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辽宁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专家、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院长刘小丹教授主持了学术报告会,并代表辽宁师范大学对三位嘉宾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
陈文光教授做了题为“移动云计算和透明计算”的报告。云计算是一种重要的新型计算模式,我国科学家早在1998年即独立提出了透明计算的概念,近年来,国际国内学术界和产业界一直面临移动设备的计算能力差、存储量低、易丢失和损坏以及电池续航时间有限等问题的挑战,陈文光教授介绍了如何使用云计算和透明计算的方法,使得移动设备可以克服上述限制。
袁晓如研究员做了题为“走出数据丛林——谈可视化与可视分析研究进展”的报告。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让我们不得不考虑面对高效理解和分析大规模复杂数据的挑战。"天河一号"这样的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可以计算产生大量TB或者PB量级的数据;高速飞行器的设计需要对流场的模拟计算结果有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微博每天产生数以万计的信息和构建相应的信息传播网络,理解这样新的社会媒体也需要新的手段和方法;在发生地震、海啸这样的灾难时,需要快速理解各种不同来源,乃至相互冲突的信息。针对上述问题,袁晓如研究员介绍了如何通过可视化的手段分析处理复杂数据,构建人与数据沟通的桥梁。
屈华民副教授做了题为“城市环境可视分析技术”的报告。随着三维建模和绘制技术的发展,建立整个城市的三维模型已经可行,这为很多应用带来了契机。例如,旅行者可通过三维数字城市规划行程,科学家可用其来模拟紧急突发事件,甚至急救车也可用其快速准确地找到最快路径。我们亟需新的可视化技术将城市环境中的三维模型和众多数据更直观地展示给用户。屈华民副教授针对城市环境可视分析面临的重大挑战,介绍其团队开发的一种三维城市模型的优化显示技术,并分析香港空气污染数据,直观地揭示香港空气污染的状况和来源。
三位嘉宾对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的科研工作条件、以及广大师生对科学研究探索的热忱追求态度予以充分的肯定。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党总支周瑞枝书记、李金英副书记、校研究生院副院长王相海教授、学院副院长王向阳教授、王大鹏副院长、郑晓薇教授、韩丽副教授、宋传鸣博士等与三位专家学者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推荐内容
More >>>- · 破解AI应用“幻觉”困局,CTO与CDO深圳论剑,
- · “智联生态,数创未来”第三届CCF中国网络大
- · CSP高分说 | 四川大学林宸:CSP助我夯实基础
- · 188体育投注:申报2025年度CCF教材出版资助项目的通知
- · 188体育投注:申报2025年度CCF推荐优秀国内教材的通知
- · 第二届CCF量子线路设计自动化研讨会顺利召开
- · 【会议通知】2025 CCF系统软件技术论坛
- · 绿动算力·超智融合 | CCF HPC China 2025相约
- · CSP高分说 | 哈尔滨工业大学杨一凡:我的算法
- · 2025年度CCF教育专委执委增选通知
- · 2025年CCF量子计算专委会博士学位论文激励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