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学会
China Computer Federation –Lanzhou/Xi’an/Chongqing/Chengdu Branch
CCF兰州/西安/重庆
会员活动中心
将于2014年9月6日(星期六)上午9:00-12:00
在兰州大学(盘旋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飞云楼406会议室 举行
西部CCF分部论坛暨“丝绸之路经济带IT发展研讨会”
学术交流活动,敬请光临
程 序
8:45 签到
9:00 活动开始、欢迎仪式
9:15 特邀报告: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空间分异及合作机制
特邀讲者:郭爱君 教授,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10:00 合影
10:10 西部CCF分部论坛
主题:丝绸之路经济带IT产业协同创新与应用研究
嘉宾(每人发言10分钟左右,随后Panel讨论30分钟):
周兴社 教授,CCF西安分部主席、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工业大数据)
胡 斌 教授,CCF兰州分部主席、兰州大学信息学院院长(脑机接口)
文俊浩 教授,CCF重庆分部副主席、重庆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重庆软件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
房鼎益 教授,CCF西安分部执委、西北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传感网技术发展及其西部环境监测应用)
赵有健 教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网络安全与安全等级防护)
武永卫 教授,CCF YOCSEF AC委员、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大数据存储系统)
於志文 教授,CCF西安分部执委、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群智感知:概念与实践)
12:10 活动总结、结束
活动执行主席:
胡 斌 教授,CCF兰州分部主席、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周兴社 教授,CCF西安分部主席、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王国胤 教授,CCF重庆分部主席、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
参会人员:CCF会员、媒体等;报名:Email:fanxiaoliang@lzu.edu.cn Tel: 18293193380
西部CCF分部论坛暨“丝绸之路经济带IT发展研讨会”
本次CCF分部活动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兰州、西安、重庆等西部CCF分部承办,CCF YOCSEF兰州协办,主要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政策解读、IT产业协同创新与应用研究等进行深入研讨。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四国时,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既传承了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也顺应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丝绸之路经济带”现已上升至国家战略,从古城西安到金城兰州,再到山城重庆,这一战略必将给西部地区IT产业和高校协同创新带来腾飞发展的新机遇。本次研讨会将邀请国内知名教授、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响应国家战略,深化协同创新,并提升IT领域研究水平。
特邀讲者 郭爱君 教授/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报告提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已上升至国家战略,甘肃省把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作为向西开放的重要工作,依托通道、文化旅游资源、产业特色等优势,打好敦煌文化、新能源、中医药服务等甘肃品牌。报告拟从不同视角阐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解读“丝绸之路经济带”政策内涵,探讨务实开展文化、区域、高校合作的具体路径,分析如何推动“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在沿线各国得以弘扬的方法路径。
报告人简介:郭爱君 教授
民进会员。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区域科学学会西部经济研究会会员,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专家咨询组成员。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政治学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甘肃社会科学》、《开发研究》、《统计与决策》等4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规划项目“西部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研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大招标项目“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十一五’规划时期的重点任务和政策研究”;甘肃省人民政府重大招标项目“深化省情认识,加快甘肃发展对策研究”;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后继保障力研究”、“甘肃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等;甘肃省科技厅“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发展战略研究”;武威市凉州区“武威市凉州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参编出版学术专著5部。在研究成果中,1篇讨论政府审批制度改革的论文被以内参形式报送中央领导同志参阅,1篇讨论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的论文被财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司和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作为重要资料录用参阅。 |
论坛嘉宾 周兴社 教授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性能计算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主要学术兼职: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陕西省嵌入式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嵌入式计算与分布计算,涉及网络化嵌入式软件设计与验证、传感器网络与普适计算、服务计算与网格计算,主持完成10余项相关的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防预研、科技攻关等国家课题以及国际合作课题。“网络化嵌入式软件平台”获得2005年度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XXXXXXX计算系统”获得国防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作为学科方向带头人,形成了稳定的学科创新团队,建立具有特色的研究实验环境,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基金、国家863项目、国际合作等课题,并与国际相关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开展了较为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
论坛嘉宾 胡 斌 教授
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特聘专家;973首席科学家;现任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IET Fellow;中国计算机学会协同计算分会主任;教育部计算机学科教指委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计算机科学专家评审组成员;ACM中国分会执行委员;国际社会神经科学中国分会理事,Web Intelligence Consortium (WIC)中国分会理事;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客座教授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普适计算、心理生理计算、协同工作技术和语义网。在欧盟、英国和中国主持了多个科研项目:英国高等教育研究基金“基于移动平台的生物传感关键技术”项目;欧盟框架7重大研究计划“普适精神健康”项目;973”基于生物、心理多模态信息的潜在抑郁风险预警理论与生物传感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基于生物信息反馈的普适心理干预关键问题的研究”等。在PLoS One、IEEE Intelligent Systems等国内外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3部。 |
论坛嘉宾 文俊浩 教授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软件学院副院长。中国计算机学会重庆分部副主席,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2007年获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大学优秀教学工作教师;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2),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2),2012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2013年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近年来,在SCI、EI、CSCD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支撑计划、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学改革重大项目等,主持软件开发横向项目近20项。研究方向:服务计算与面向服务的软件工程、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 |
论坛嘉宾 房鼎益 教授
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学院、软件学院副院长,网络与通信工程系主任。西北大学 首批跨世纪人才,教育部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西安市信息化专家组成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开放系统专委会、普适计算专委会委员。自1995年以来一直从事网 络与信息安全、分布计算系统和软件安全与保护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应用技术开发工作。1993-1994、1999-2000和2003年分别在法国STRASBOURG大学、法国国家计算机与自动化研究所(INRIA/IRISA)和英国理丁、曼彻斯特和帝国理工大学等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进行合作研究,参加了两个大型分布式系统设计与实现和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研究工作。1998年组建了西北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室”, 并任主任。近年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对等(P2P)计算和软件安全与保护技术,先后承担了国家信息关防与网络安全持续发展计划项目、航空基金、陕西省和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在《软件学报》、《通信学报》等核心刊物和IEEE国际会议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 |
论坛嘉宾 赵有健 教授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清华大学物联网研究中心主任,下一代互联网互连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学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新一代互联网方面的科研工作,近五年发表论文41篇(SCI收录3篇、EI收录28篇),获得专利授权5项。研究方向及成果包括:高性能IPv4/IPv6路由器体系结构的研究与实现, 可扩展交换网络和可重构路由器的研究等。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2010),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IPv6核心路由器 (2004);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IPv6核心路由器 (2005);中国计算机学会王选奖一等奖——IPv6核心路由器(2006)等。 |
论坛嘉宾 武永卫 教授

CCF YOCSEF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高性能计算研究所副所长(2007-),中国国家网格运行管理中心副主任 (2008-)。主要研究方向为:并行与分布式处理计算。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教育科研网格 (2008),ScalCom 2009: 最佳论文奖 (2009)等。 |
论坛嘉宾 於志文 教授
工学博士,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洪堡学者。现任西北工业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陕西省嵌入式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普适与智能计算研究所所长。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计划,2012年获得首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主要从事普适计算、个性化服务、人机交互、智能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子课题、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博导类)、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和微软高校合作项目。已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30余篇,被SCI收录60余篇、EI收录90余篇。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4,排名第八)、霍英东基金会第十四届高校青年教师奖(2014)、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学家奖 (2011)等。 |
执行主席 胡 斌 教授 CCF兰州分部主席、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执行主席 周兴社 教授 CCF西安分部主席、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执行主席 王国胤 教授
博士,博士生导师,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社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首批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重庆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重庆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神经网络委员会委员,重庆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重庆计算机用户协会副理事长,重庆市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王国胤教授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3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及多项国家级/省部级教研项目,出版学术专著15部(含编辑著作),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200多篇研究论文。 |
参会报名:范晓亮 Email:fanxiaoliang@lzu.edu.cn Tel: 18293193380
会场方位示意图: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南路222号兰州大学 飞云楼406会议室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