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app官网_188体育投注

返回首页

CCF长沙分部活动预告:MOOC 2.0:实践与挑战

阅读量:84
2014-03-26

CCF 长沙分部、YOCSEF 长沙联合论坛

MOOC 2.0-实践与挑战

时间:2014 年03 月29 日(星期六) 上午 09:00 - 11:30
             地点:长沙 国防科技大学 1 号院103 教学楼MOOC 制作中心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借助于诸如Coursera、Udacity 和edX 等平台,采用在线的方式来实现基于互联网的课程学习、互动和共享,它被认为是对传统大学教育模式和产业的颠覆性创新,近年来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在MOOC 思想和理念的基础上,MOOC2.0 强调大规模在线课程学习与大规模在线课程实践的相互结合,借助群体创新和协同开发的理念,来加强和提高大规模在线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建设,实现在线学习过程中的课程学习与实践紧密融合。本论坛将以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MOOC 支撑平台以及软件工程实践教学平台Trustie 为基础,结合软件工程系列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围绕MOOC 2.0 的理念和思想、支撑方法和平台、实践体会和建议等开展讨论与交流,旨在推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实践的建设及运用。

会 议 程 序

特邀讲者:吴文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演讲题目:MOOC 环境下的群体学习与创新

特邀讲者:毛新军,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演讲题目:基于Trustie 的软件工程课程实践教学:感受与体会

特邀讲者:叶昭晖,国防科技大学信息中心资源应用部主任
  演讲题目:基于互联网思维打造梦课学习平台

特邀讲者:尹刚,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研究员
  演讲题目:Trustie - 从互联网群体创作到大规模在线课程实践

特邀讲者:李祖德,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
  演讲题目:基于MOOC 的大众软件创意:软件工程开放课程教学初期探索

执行主席:王怀民 博士,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CCF 长沙主席

特邀报告人和报告内容简介

特邀讲者 吴文俊
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卓越百人”青年人才计划教授。先后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和芝加哥大学阿岗国家实验室学习和工作,主持和参与多项美国NSF 重要的科研项目,包括:计算社会和行为科学网格、开放生命科学网格、下一代高通量基因测序网格、果蝇基因调控网络计算环境和多媒体交互协同环境等等。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50 余篇学术论文,组织并参加了许多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群体软件工程、大规模多媒体协同、并行与分布式计算、海量科学数据组织和管理等。
报告提要:MOOC 不但是开展网络化教育的有效手段,而且是学生群体创新和实践的平台。教师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学习的同时,可引导学生组成社群,进行创新型科学实验和实践活动,实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目标。这个报告将探讨基于MOOC 的群体化学习与创新的相关问题。

特邀讲者 毛新军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长沙执委,CCF YOCSEF委员,CCF理论计算机、软件工程专委委员,IEEE和ACM会员,霍英东基金、军队专业技术二类岗获得者,入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从事软件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包括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工程实践等等,感兴趣研究方向有:软件工程、多Agent系统、自适应和自组织系统、自治计算等等,担任3个国际期刊编委,主持各类课题十余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湖南自然科学一等奖各1项,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报告提要:软件工程课程教学面临着如何紧跟软件工程开发理念和方法的快速发展,借助有效的软件工程实践环境与平台,加强软件工程实践内容的规模性、过程的系统性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提高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的效果与质量。报告介绍了我们在依托软件工程实践教学平台Trustie开展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的感受与体会,探讨了MOOC 和群体化软件开发给软件工程实践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特邀讲者 叶昭晖
1993 年就读于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学历。国防科技大学信息中心资源应用部主任,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资源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曾参与编写了学校“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方案,参与完成了学校军网、民网、办公专网、教学网、下一代互联网IPv6 等多个建设项目,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两项,公开发表论文数十篇。2013 年,作为平台总设计师,主持开发了具有MOOC 理念的梦课学习平台,为基于网络开展全军职业素质教育进行积极探索和尝试。
 
报告提要:国防科技大学梦课学习平台是融合了MOOC 理念,支撑军队远程在线课程的学习平台,该平台使用了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极致简约、不断试错与创新的互联网思维进行开发。

特邀讲者:尹刚
博士,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研究员、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计算与应用研究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布计算、软件工程、数据挖掘、信息安全,主持或参加NSFC、国家863 课题、省部级研究课题等10 余项,曾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2 项,参与研制的国家863 计划重点项目成果“可信的国家软件资源共享与协同生产环境”(Trustie)被科技部列为“十六大”以来我国软件领域的五项代表性成果,在软件产业领域、教育领域和技术创新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研究论文70 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 余项、已授权2 项。
 
报告提要:报告分析开源模式下自由开发者学习和成长的实践过程,以及开展此类大规模实践活动所必备的开发工具和交流工具,然后结合国家863 重点项目成果“可信软件大规模协同开发环境”(简称Trustie),重点介绍一种基于Trustie 的在线课程实践平台-软件创客园,通过对其核心功能和流程的演示,探讨基于互联网实现大规模在线课程实践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思路。

特邀讲者 李大牛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软件工程博士,从事软件工程专业实践和研究逾十年,有大型软件开发、质控和咨询经验,先后任职于IBM 加拿大分部、Siemens 美国分部和SKANE 咨询公司,从事软件质量工程师、需求分析师和高级咨询师工作;致力于“软件工程核心知识体”(SECBOK)的研究、教育和实践;撰写和出版著作《软件工程核心知识》上下两卷和英文专著“Architectural Degeneration of Software Systems”,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担任若干国际学术会议的审稿人。
报告提要:有实践表明,在超大规模软件系统的开发方面,群体开发模式比传统开发模式更具优势。群体模式基于开放的开发平台,以大量开发员相对自由地演化软件系统的方式,持续地满足多变多样的现实需求。“大众软件创意”是群体开发模式的延伸,其基本含义是:普通软件用户(大众、非精英)也能像软件开发精英们那样,有效地实现个人的软件创意。当前,我们正探索的问题是:如何基于MOOC(慕课)平台组织最有效的课程教学,将最有实践价值的软件开发知识,传递给拥有软件创意需求的大众用户,藉此促进或促成大众软件创意。

执行主席 王怀民
   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和军队科技领军人才工程、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计算机学会会士。长期从事以网络为中心的软件技术研究,在可信软件大规模协同环境、分布对象中间件、网络资源聚合与协同机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97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等20 多项科研课题。主持研制成功遵循国际CORBA 标准的“面向对象的分布计算软件平台StarBus”,在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持研制的“面向互联网计算的虚拟计算环境”在国际学术界获得关注;主持研制的“可信的国家软件资源共享与协同生产环境Trustie”被科技部列为十年来我国5 项代表性软件成果之一。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 项、特等奖1 项(参研单位代表)、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 项、技术发明奖1 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 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 项,发表SCI/EI 收录论文150 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7 项(授权12 项)。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