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员工人数超过10000人。2011年市值接近500亿美元,位列全球互联网公司三甲。然而,近日央视连续报道百度竞价排名内幕,舆论哗然。如何提高互联网企业的诚信?诚信的缺失是否会危及互联网的基石?如何防止其他企业重蹈覆辙?
针对此次百度事件, 2011年8月25日上午,CCF YOCSEF在北京京仪大酒店举办 “坚守诚信,捍卫互联网价值” 特别论坛,邀请中搜总裁陈沛、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方兴东、北京淘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曲晓东、CCF秘书长杜子德、光明网总经理杨谷作为特邀讲者和嘉宾出席论坛,共同讨论如何坚守诚信,捍卫互联网价值。CCF YOCSEF AC委员陈文光、卜佳俊、陈益强、胡雷钧、胡春明、陶建华、王涛、张云泉,委员陆嘉恒、何万青、王国臣,及来自媒体界、学术界和企业界人士等三十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由YOCSEF副主席袁晓如和荣誉委员王钧主持。
公众利益和企业盈利的平衡点被打破
中搜网总裁陈沛认为,竞价排名并不是万恶之源,搜索引擎公司大多要靠这种模式来盈利。百度的问题在于,广告和内容混在一起,打破了公众利益和企业赢利的平衡点,也可以说是突破了企业诚信的道德底线。会议指出必须把广告和内容有所区分,实现透明化的竞价排名。同时,搜索引擎公司应同传统媒体刊登广告并接受广告法规限制类似,他有责任和义务审核广告客户的资质,对其真实性承担一定责任,需要引入对广告信息的新约束,建立用户评价体系。
百度作为领袖企业应起到标杆作用
根据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方兴东的数据,2015年,我国将有8亿网民,相当于几个发达国家网民数的总和。另外,在2004年全球互联网版图中,市值前10名的公司里还没有中国公司的身影,但7年过去,腾讯、百度已经闯入了前10名。此刻,企业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作为正面的力量,在这个具有全球范围影响力的行业中,负担整个行业发展责任和义务。大家认为,百度是业界的老大,更应该起到作为领袖企业的标杆作用,而不是带头损害互联网诚信。作为一个领袖企业在诚信和责任方面的缺失,将会损害影响到大众对互联网企业群体的认同,导致对互联网价值体系的损害。
互联网企业应受价值观和道德的约束
在曲晓东看来,搜索引擎早已经被视为一类媒体,公众从中获得信息,并给予一定的信任。对传统媒体,公众早就已经有共识,内容与广告是不能混合在一起的,不然就是欺骗公众。在这样的背景下,搜索公司更应该重视其社会责任。在相关法规尚未出台之前,对百度来说,首先要套上道德的枷锁,尤其是在百度内部应该有一种共识。在大众心目中,搜索引擎已经成为获取信息的媒体,那么百度也得从媒体的角度和高度,约束和规范互联网企业的行为。与会者也呼吁百度为代表的搜索行业和其他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在实现商业利益的同时,也需要接受价值观和道德的约束。
与会者还指出,目前,对普通互联网用户使用搜索引擎是免费的,这样对搜索引擎公司和用户来说,大家的权利义务就相对模糊,这也是互联网快速发展下亟待规范的问题;另外,由于互联网整个行业还是个年轻的新兴行业,这个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都相对滞后。在互联网行业确实存在很多模糊地带,对这些模棱两可的边界,目前只有靠企业自律或是媒体监督。互联网作为新文明建设者和引导者,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应当有更强的使命感,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完善包括对事后责任追究的相关制度,坚守诚信,捍卫互联网价值。
中青报:商业巨头怎么成了诚信侏儒
科学时报:百度时间引发行业反思:给互联网套上行业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