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评价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007年全国政协会议上,一些科技界的委员提出了“188体育投注:从机制上改进科技评价工作”的提案。国家相关方面也在积极试图改进科技评价工作。但是,要从根本上革故鼎新,绝非一蹴而就。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成果评价标准?如何建立完善的评价与奖励机制?如何转变政府在科技评价活动中的职能?……我国的科技评价到底向何处去?
2008年12月20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EF)就以上问题在北京翠宫饭店举行“中科的科技评价:向何处去?”专题论坛,探讨科技评价的新挑战、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主任李德毅院士,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政策局局长吴述尧研究员,中科院研究生院信息管理与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柳卸林教授,中科院管理创新与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李晓轩研究员分别作了特邀报告。YOCSEF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任继成和AC委员王建主持了本次论坛。学会专家和会员以及IT领域专业人士、社会学者、媒体等有兴趣者8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李德毅院士用“坚果仁”来比喻学者应有自己的核心研究兴趣和研究成果,强调学者要明确自己的“坚果仁”,要善用不同的语言让周围不同的人听懂自己的“坚果仁”。对自己的“坚果仁”要有兴趣,把“坚果仁”写出来要有热情,要坦然和释然的面对自己“坚果仁”所受到的不同声音和偏见。吴述尧研究员通过对同行评议实践中的利弊回顾,认为同行评议不可取代,但需要不断地改进,热点问题和利益冲突对学科中的不稳定行为要进行完善。柳卸林教授认为科技评价要遵循同行评议、公平、透明和中立的基本原则,通过在人大层次上建立科技评价制度,降低对个人和机构的评价频率,建立第三方评价制度,建立面向创新的科技评价体系,建立诚信的学术道德体系等来解决当前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李晓轩研究员从科技评价的趋势与问题分析如何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如何度量科技的经济社会效益,如何联结战略目标与绩效评价,如何把握竞争与自由的分寸。
与会人员就改进我国的评价体系提出,评价应该有一个历史的考量,要引入一定的国际化的标准、标杆、国际专家去评实实在在的科学成果;评价的东西应该公开和反馈,这样可以互相学习,反思自己,促使整个科技界的学术气氛变成一个整体的互相交流、融合开放公开的形式;国家的需求应该和产业目标、产业技术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评价的指标应该面向创新,面向企业的技术转移和许可。大家怀着让科学造福人类、造福国家的美好愿望,在热烈的讨论中结束了本次论坛。
相关资料链接:吴述尧-同行评议(PDF) 吴述尧-同行评议(DOC)
柳卸林-如何建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科技评价体系 (PDF)
柳卸林-如何建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科技评价体系(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