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app官网_188体育投注

立足国内做出国际一流研究
2008-01-14 阅读量:4 小字

南京大学计算机系  陈贵海

我报告的题目是“立足国内做出国际一流研究”,主要是谈一下如何认识和缩小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我们知道写一流文章是我们做研究的主要内容。而你只有把研究做好,才能说写一流的文章。所以,这个和本次的论坛还是密切联系的,也是对前面几位老师讲述内容的一个补充。这个报告实际上第一次是在1024,在教授主持的本年度全国计算机系主任论坛上作的,我们有感于丁学良这样一句话,他说21世纪,一个中等规模以上的国家,如果不拥有世界水平的大学,那么它就永远只能充当国际分工的小配角”,根据这段话我展开我今天的报告。

这么大的题目,老师也说是教育部长或者是科技部长或者是教育院士做的。而我本人只是高校教师,和前面几位专家也不能相提并论。因此,不太可能全面、系统地来讲述这个问题,但我的特点是实事求是,是反映一位来自于基层的,仍然战斗在第一线的普教授的内心的心愿。这是刚刚从南京大学校报上摘的一篇文章,我觉得如果领导站得太高、看得太全,那么做出来的结论肯定就是太空。这是一个具体的例子,我们细节也不讲了,比如说创一流大学有这么几点,我们应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为人师表等等,这样就能创建一流的大学,我们不太认同。

我是普通的高校老师,在海外有10年的学习或工作经历,先后在10所中外高校学习、工作过,有130篇文章发表在国际刊物,还有80多篇发表在会议论文中。

下面是我今天汇报的简单的概要,要谈中外学术比较,或者说什么是一流大学。主要看一下水平衡量指标应该是什么样的,玩游戏要把游戏规则摸清楚。然后,按照某种指标来比较中外的水平差在什么地方,明确了这样的差距,应该分析原因在什么地方,这是我个人的一些认识。最后,知道差距,也发现了原因,最后该怎么具体地去做,来弥补、缩小这样的差距。

首先是学术水平衡量指标,我们知道现在中国的重点评价,博士点、教学评估都非常多,评价指标也很多。比如说教育部今年举行了一级学科、二级学科重点衡量指标,就是从下面5个方面来进行的。再谈到大学的排行榜指标也有很多种,这是武苏连的一个衡量指标系统。

再看看SCI,现在SCI已经被骂的很厉害了,他主要有三个硬伤。有人说中国重大成果从来没有什么SCI,比如说两弹一星、三峡工程、杂交水稻等等。比如说SCI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倾向,耐不住寂寞,因此李院士说SCI到了中国就变成了China  Stupid  Index

今天我并不是为SCI来翻案的,我们认为SCI仍然非常有用。因为你要知道,任何一个衡量指标都不是完备的。SCI有缺点,但是它也有优点。到目前为止,肯定还有更好的衡量指标,但是SCI已经为我们免费做了那么多的工作,我们可以享受它里面很多的资源。所以,以前看SCI,现在一点不看也不行,尤其考虑到我们中国有一个特色,很多的事情一抓就死,一放就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如抓得紧一点。所以,在失去和保留的情况下,我们仍然选择了保留,就是学生参照的时候仍然选择SCI。最近我个人想出了一个衡量指标系统,我们现在有一个衡量方法叫做五一指标,就是看一流会议、刊物中的论文的数目,以及你参加一流会议的学术交流的人数、次数。还有就是在一流会议中,作特别报告的人数,还有在会议中做Editor的人数,以及被一流文章引用的次数。这个方法有什么好处呢?首先这个很实用,如果用武苏连的方法很复杂。其次,就是国内除了看文章,还看获奖、荣誉,那个国外都对照不起来,比如说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外也不知道,所以不好比较。当然,文章很重要,文章是进入一流大学的门槛,你没有文章怎么行呢。所以,这个方法是强调质量,与ESIH-Index比较相像。还有简单易操作。我们希望把这个一放上去,就可以得出很多的结论,这个结论说明什么呢?可以进行培训,我们知道现在国外对于H-Index这个指标已经进行了培训。比如说我们对集体求平均值,求最厉害的10个平均值。或者是对个人,可以看出的动态变化。这是我们对于学术水平衡量指标的认识。

下面谈一下水平比较。现在中外学术水平比较很多家在做,比如说中国大的排行,武苏连、网大、中国校友会网都在做。那么世界大学的排行像上海交大、武汉大学在做,到目前为止,中国没有一所进入前100位的。我有一次跟一个老师交流,他说总体来看,我们国内大学的水平跟国外的一流大学比有一定的差距。他举例说比如把国内的老师全部下岗,用国外一流高校的标准重新招聘,还有多少人能留下来,可能没有几个人了。比较出来的结论是,整体上有差距,但是我们部分还是冒尖的,比如说北大的化学、南大的物理、中科大的材料科学,在美国也可以进入前10。在CS方面,国内平均教师水平不高,但是有一些优秀老师非常接近国际水平了。比如说我昨天晚上刚刚统计了IPGPS,今年国内有9篇文章,有5篇是我们“973这个队伍里面出来的。日本才有3篇,所以总的趋势还是好的,我们国内有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这样的差距怎么分析呢?我个人提出了简单的分析小模型。你要想有一流的高校或者是一流的成绩怎么办?解答刚才一些同志提出来的问题,在国内怎么样做出一流的成绩。

首先要有充足的资金,这是第一步。然后,要有一流的人才。再有,就是合理的管理。不仅要有这三个要素,而且要链接起来。下面我们看一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有没有这样的条件。我们认为科研条件是一个问题,中国的科研经费非常充足,再进一步,我们的经费还将更加充足,科研经费的增长速度,要明显高于国家经常性的费用增长,这都是国家文件里面的资料。到2020年的时候,科技投入将占GDP2.5%,是非常非常大的数字。这个表是科技部投入的钱的增长,还有2020年科技投入将占GDP2.5%,这些钱已经非常多了,所以我们的经费不是问题,现在不能再有人说工作做不好是因为经费不足。我个人来讲,南大在全国拿科研经费不算多,我个人在南大拿的钱也不是很多。但是,我觉得我现在的科研经费,因为我在美国走过的都是中文学校,都是中等水平,我觉得和美国的中等院校的平均水平科研和经费来比,我们目前比他们好。所以,我觉得国内的科研条件、经费不是问题了。

其他的条件也非常发达了,比如说资讯非常发达,再找不到文献这已经不是理由了。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那就是能不能保留住一流的人才。经费那么多,但是大家知道,人员仍然是5%10%,最多是15%,这个太低了,这个是中国的特色。实际上大家忽略了非常基本的事实,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的经费应该用在人身上,而不是主要用在设备的购买。所以,我们的工作效率太低。现在有很多深刻的教训,就是我们有很多所非常接近一流水平的学者到我们南大,最后在工资的地方卡掉了。虽然工资很低,但是很多的设备我们都买得起,所谓的灰色收入,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比如说我评一个博士论文、答辩,都是有钱的,这就是中国的特色,举一个例子,我在美国的大学参加一个博士生论文答辩,完了之后,我等了好长时间,非常急,因为他不把这个东西送给我,我说你们不发评审费,他们说这边从来没有过。所以,国内是在一点不动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的收入,稍微一动就有别的收入,你说优势是优势,但是还是容易玩法规,容易走火。这是我们的不足之处。

在管理上面讲,有这么几点,我跟国外交流。我们说的无法无天,并不是说一个人不畏法律,不惧神灵,而是因为中国的环境特征,法律需要健全,需要引进到科技体制中,无天是环境污染很严重,很难看到晴朗的天空。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如果国家条件好起来了,这样才能吸引一流的人才到我们这边做工作。还有,在管理上面,先是我们的学问与运作方面可能学者没有摆得很清楚。我们做学问察言观色肯定是不可以的,你要表达自己的意思,和其他学者交流这是非常合理的,7分学问,3分运作还是合理的,但是最后都变成了3分学问,7分运作。很多的老师不去看每一篇论文,所以我们只能在这个层面上谈一下有太多的战略家。在学校里面,有些教授在治校不在治学,青年教师也是过早地没有第一作者文章。刚才说3年毕业,他可能还有23年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但是毕业了,我们发现最多23年,他把原来没发完的、剩下的挖掘完了之后就停掉了,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

在如何缩小差距方面,我们是这么认识的。首先,在中国国土上是可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比如说微软亚洲研究院,我们举出这样一些数据,在搞服务型、信息处理这个领域里面,已经得到了国际公认,达到了国际一流的水平。当然,为什么能够达到呢?按照我们前面的模型,他们具有钱、人、管理这三个成功的要素。

下面我们可以参考这样的模式,首先响应小平同志经济特区的思想,在一些学校里面开辟一些学术特区,已经有一些高校先行一步了。比如说清华大学引进了先生的成功例子,去年人家带领几个本科生,在算法领域里面两个顶级的会议上拿到了成功经验,显然达到了国际一流领先水平。还有2000年的时候南大引进了哈佛的实验室,一下子建立了分子医学。

如何缩小差距?我们认为应该大幅度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补贴,我相信很多的一流高校都有这样的问题,要不然博士生肯定招不到本校的优秀学生,北大、清华肯定是这样子。有的学生跟我们私下谈,哪怕你达到一个合理的收入,我们可以不要家里面贴我钱,我就在这边留下来了。现在很多的学生来自农村,他们不好意思到了硕士生、博士生还要家里的钱。还有就是大幅度提老师的待遇。长远来看未来的道路还是曲折的,但是前途是乐观的。科研经费大幅度提高了,现在要做的是把我们的工资待遇大幅度提高,再有就是科研体制有法可依。最后是科研环境舒适宜人,这样我们可以办好我们的大学,达到国际一流的水平。

现在还有很多的事情是我们不能做的,什么事情是我们能做的呢?就是我们要切合实际,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明确自己的使命。既然选择了在国内,能不能在国内做出国际有影响的工作,目前我是希望带好一支科研的队伍。我现在带了22个硕士、博士博士后。首先要强调纪律,刚才教授提到的八荣八耻,在我们的上海基地提出来了,现在又提了这样的观点,我具体提出了八荣八耻,对我手下的学生有同样的要求。同时,出了一个成功的经验,是本科、硕士、博士一条龙的培养体制,因为现在好的学生就走掉了,或者是博士很少,你不要期望一个学生在博士给你做出成绩,一定要提前培养,向前延伸。既然向后延伸不了,要向前延伸,从本科试点抓到好苗子,从那个时候开始培养,这样能够有6年的时间出一些好的成果。

    还有,坚决与垃圾文章告别,导师应该站在第一线,这个大家自己去领会。还有一个是副导师制。我在国外有工作的经历,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副导师,但是他们比我们的水平高。我们的学生都指定和国外的老师联系。

    左边是国家提出来的八荣八耻,右边是我提出来的八荣八耻。以热爱南大为荣,以不爱南大为耻,以尊重师长为荣,以不懂礼貌为耻,以团结友爱为荣,以自私自利为耻,以珍惜时间为荣,以懒散拖拉为耻,以认真学习为荣,以游戏看碟为耻。如果大家学垃圾文章,我们是坚决不付钱的,如果大家看我的网页,我们的网站还有,全是学生自己付钱去发表的。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三个代表。这三个代表是对学生要有严明的纪律,也要在南大对得起导师,这就是求其高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要求要严。如果你走出南大的门,你要能够代表南大的一流品牌。你走出国门,要对得起我们中国,要代表国内最高的水平。在这样的指导下,这几年,我知道学生培养出来的去向还是非常好的。主要是美国一些高校和国际的大公司。比如说2007年毕业的同学,三位到了美国的高校,一位到了IBM。当然和学生在一起,也不能一味地严要求,因为学生还有很多其他的各种各样的原因和思想的问题,不仅要做他们的良师,还要做他们的益友,要经常地和他们在一起交流。中间是李向阳老师,每次我们的副导师来的时候,学生要和他们一个一个交流,然后副导师点评,你现在做的是不是非常好的。

我这个报告目的想提出来的一些创新之处,论文答辩是在报告上提出什么新内容,在水平衡量方面我们提出了一个水平衡量指标系统,在中外比较,我们大胆承认中外明确的差距。在差距原因分析,提出一个抽象成功模型并具体分析,那么在如何缩小差距,我们提出了一个具体的改进措施。

最后,我们提出了两个开放问题,首先我们是乐观还是悲观的,我国在任何的场合下都说要建一流大学,那么中国能否建成国际一流大学?有的人说能,有的人说不能。我们不能严格地证明,能不能给出一个解释出来?慢慢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假如能的话,还需要多少年?刚才说2010年清华达到世界一流,那个是指日可待的,到底需要多少年?这还是有争议的。我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现场记录整理,未经讲者确认)

 

热门动态
2024-08-27
2024年8月3日,CCF YOCSEF合肥顺利举办技术论坛“从基座模型到终...
2023-05-05
AI为科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方法,帮助领域学者发现新的知识、...
2023-03-24
2023年3月18日,CCF YOCSEF成都在四川省成都市五岳宫街28号成都...
2023-03-02
近十年,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2023-01-12
2023年1月7日-8日,CCF YOCSEF成都在四川省峨眉山市峨眉山...
2022-11-13
CCF YOCSEF成都成功举办“当行为数据分析遇上云边智能”技术论坛...
2022-11-03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
2022-08-25
2022年8月20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
2022-08-16
2022年8月13日下午,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 YOCSEF成...
2022-08-16
   7月25日,由CCF主办、YOCSEF深圳承办,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
2025-01-17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是用于辅助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制造...
2025-01-14
2025年1月11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
2025-01-13
AI for Science:探索人工智能重塑科学研究之路AI 会改变现有科...
2024-12-06
在信息技术的时代浪潮中,程序设计竞赛与训练成为培育创...
2024-10-24
2024年10月19日上午,CCF YOCSE昆明“AI技术如何赋能云南高原特...
2024-08-02
近年来国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特色县域经济。但是在特色县域经...
2024-06-22
2024年6月22日下午,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昆明分论...
2024-05-14
同力同心,共筑未来——CCF YOCSEF昆明成功举办2024-2025年论坛...
2024-03-16
2024年3月16日上午,CCF YOCSEF昆明“AI助力,走进古滇之遗”技...
2023-12-26
人工智能从诞生经历了包括符号主义、连接主义、统计学习...
188体育app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