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8月11日,YOCSEF举行专题论坛,有6位演讲者作了特邀发言,发言很精彩。振坤和陈榕两位执行主席非常投入,十分努力,得以使论坛取得了极大得成功。尤其是陈榕第一次作执行主席,表现很出色。主持人在控制时间方面还应该注意,由于发言人超长,致使挤掉了讨论的时间,是一个缺憾。下面是发言的时间表:
应讲时间 实际时间 超时
赵小凡 45’ 50’ +5’
常 青 25’ 18’ -7’
王晓岩 25’ 24’ -1’
毛 武 25’ 33’ +8’
任守榘 25’ 42’ +17’
戴国忠 25’ 25’ 0’
在邀请专家演讲方面,有贡献者有:明树,李方,振坤,陈榕,子德等。
由于本次论坛采取了除特邀者之外的参加者自负午餐的策略,使得YOCSEF有更多的开放度,而在确认参加者的时候也更容易操作。这次成功的尝试给我们以启示。看来,客观规律不可违抗。这次实际参加人数120多人,是历次最多的一次。
陈 佳,陈 榕,侯梅竹,蒋 颖,金 芝,孟小峰,王 沁,王贵驷,吴朝晖,阳振坤,于 戈,余向东,侯紫峰,杜子德参加了论坛。吴朝晖和于戈专程从外地赶来参加论坛。
下午3-5时,召开了与指导委员会专家的座谈会,张效祥和李国杰两位专家到会,其他四位有事未到。会前,AC委员和专家合影留念。
子德主持了座谈会。振坤回报了YOCSEF机制、新一届组织机构和今年已举办过的活动,小峰汇报了今年下半年的活动,朝晖汇报了外地论坛的情况,卫清谈了明年上半年的两次大活动的构想,即IT中小企业发展论坛和青年计算机科学家论IT前沿技术;梅竹谈了正在策划的在CCW上的YOCSEF专版的事;子德谈了今年的赞助情况和正在建设中的网站的设想。张先生和李老师发表了谈话。
张先生在谈到YOCSEF好的方面时说,1. YOCSEF办得很好,在社会上有声势;2. 在地理空间上有很大的发展。在开坛时我曾提出如何将YOCSEF的思想传播到外地,现在已逐步做到。3. YOCSEF选题很好,问题域很宽,有战略性的,有微观的,分门别类很丰富。4. 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许多媒体都参与了报道。188体育投注:未来的发展,张先生建议:1. 要关心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基础学科的发展。论坛要产生先进的思想和观点。2. 论坛不是空谈,要与政府结合,与企业结合,要研究如何生产出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3. YOCSEF要出论文集和报告。前类反映学术的发展,后类反映专题论坛的成果,尤其战略类的,要保留记录,广为传播。YOCSEF论坛毕竟是百十人参加的论坛,一定要注意记录和宣传。4. 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从模式、组织和内容等都有总结,找出不足,这样才能不断发展。
李国杰副理事长发表了看法。1. YOCSE起初参加过,后来参加少了,但一直很关心它地发展。我一直在想,Y字显得有点中国特色,希望将来将它去掉(计算机本来就是年轻人的事业)。2. YOCSEF很有活力,也有吸引力,不仅是你们年轻人在做的一个活动,也是中国计算机学会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3. YOCSEF的机制很好,每年换一次主席,委员每年也有新面孔,非常有特色,是一种干事的组织。4.制定年度计划很好,但这样会影响其灵活性,应该保留有调整的余地。5. YOCSEF的声音很洪亮,很重要,要很好总结经验,旗帜要更加鲜明,要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要影响政府的决策部门,要影响企业界、学校和科研单位,影响自己和周围的人,形成一种更有影响、更有生命力的力量。6. 围绕CCF的改革,YOCSEF应该有所作为,YOCSEF的年轻人应该在CCF中发挥大的作用。7. YOCSEF的成果要保留,如出书、专刊,如ACM Communications的刊物,创办网站,开展网上论坛。现在锋芒还不够,应更深入和锐利些,能够提出让人猛醒的批评,发出更强的声音。
两位专家的谈话对我们以后的工作确有指导意义,需认真研究。
其他委员发表了看法。
陈 榕,程 旭,侯梅竹,蒋 颖,金 芝,孟小峰,唐卫清,王 沁,吴朝晖,徐 波,徐志伟,阳振坤,于 戈,杜子德,侯紫峰参加了座谈会。铁牛、明树特打来电话请假,并对大家表示问候。李方、茂松、傲英、陈佳、贵驷、向阳、李波、向东因事请假,元春出国未能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