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器安全与安全处理器”|CNCC论坛论坛分享
CNCC处理器安全论坛于2022年12月9日19:00-23:00线上成功召开。
本次论坛由CCF会士、中科院计算所李华伟教授和清华大学吕勇强副研究员共同主持,论坛邀请到中科院信工所侯锐教授、美国弗洛里达大学金意儿教授、清华大学王海霞副研究员、西北工业大学胡伟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夏虞斌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张锋巍副教授、中科院大学沈海华教授等处理器硬件安全领域代表性中青年骨干科学家,大家一起围绕“处理器安全与安全处理器”话题,开展了学术报告分享和圆桌讨论,同时加入了微信线上讨论环节,技术报告内容丰富精彩,讨论气氛热烈活泼,为各位与会观众奉献了一场技术干货与思想碰撞兼备的盛宴。
金意儿教授报告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基于协处理器的细粒度动态信息流追踪技术”,主要针对目前安全处理器设计研究中非常热的处理器安全行为动态跟踪(Dynamic Information Flow Tracking)技术,提出FineDIFT,报告详细讲述了该方法的总体架构、在RISC-V架构上的实现细节和相关的实验评估结果,充分展示了架构的先进性和非常有潜力的安全性和性能。在实时的微信交流中,金教授也重点188体育投注:性能和安全性两方面的问题回答了与会者提问。
金意儿教授作报告
王海霞副研究员报告了“处理器微架构安全的形式化验证”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针对当前处理器微体系结构设计中如何保证安全性的难题,提出基于处理器抽象行为模型检验的方法,可覆盖缓存侧信道、流水线MDS等典型信息私密性安全漏洞的检验,新发现了大量已知攻击的变种和未知的新攻击模式。在实时的微信交流中,王教授也重点188体育投注:模型检验方法和安全属性定义等问题回答了与会者提问。
王海霞副研究员作报告
夏虞斌教授报告了“面向安全隔离的体系结构扩展“,主要针对当前安全处理器设计中非常热的内存加密技术面临的可扩展性瓶颈,提出了一整套可显著提升内存加密性能的技术,并在“蓬莱”设计中进行了实现验证,获得了非常显著的性能提升。在实时的微信交流中,夏教授也重点188体育投注:merkle tree构建方法、可能潜在的安全问题等答了与会者提问。
夏虞斌教授作报告
胡伟副教授报告了“RISC-V处理器设计形式化安全验证研究”,重点针对RIS-V处理器设计的安全性,报告了他们在RISC-V设计上创新引入了当前主流的“熔断”、“幽灵”等信息私密性漏洞引入的安全属性,介绍了基于细粒度信息流分析和基于符号执行的RISC-V处理器设计形式化安全验证方法,并探讨相关领域一些潜在的研究方向。在实时的微信交流中,胡教授也重点188体育投注:验证架构和方法以及安全属性定义等问题回答了与会者提问。
胡伟副教授作报告
张锋巍教授报告了他们课题组最新的安全处理器设计相关研究成果“保险柜(StrongBox):Arm GPU 可信执行环境(TEE)”,提出第一个为Arm边缘设备GPU所构建的可信执行环境——StrongBox。通过确保GPU的独占性来实现隔离的计算环境,不需要改动现有硬件,仅引入了较小的开销。在实时的微信交流中,张教授也重点188体育投注:系统架构设计和安全性等问题回答了与会者提问。
张锋巍教授作报告
沈海华教授报告了“EDA流程中的芯片安全检测及增强工具初探”,针对现有EDA工具尚缺乏芯片安全方面有力支撑的现状,沈教授从防范侧信道攻击、故障注入攻击、物理攻击等芯片安全检测和增强技术入手,探讨在芯片设计流程中增加EDA安全检测及增强工具支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本领域研究提出了非常有潜力和可行的研究方向。在实时的微信交流中,沈教授也重点188体育投注:安全EDA设计等问题回答了与会者提问。
沈海华教授作报告
在圆桌讨论环节,侯锐教授加入到各位技术论坛嘉宾,围绕“处理器安全:风起了,你还在等什么?”这样具有一定号召力和感染力的讨论主题,大家一起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深入的思想交流,具体议题涉及了 “如何评价国内处理器安全相关研究与国际同行的异同”、“国产信创体系的安全研究与定位”、“攻防如何平衡和选择”、“形式化到底安全不安全”、“安全隔离能不能真的隔离”等问题,同时在线上微信交流环节,与会者也参与了热烈讨论,论坛各位参加者的思想在此刻获得了深入交融与升华,为论坛完美的结束画上了句号。
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很遗憾没有线下召开论坛、促成大家面对面交流,期待明年春暖花开、万物升平之时与大家再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