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app官网_188体育投注

返回首页

CCF@U350:姚期智、杨士强走进上海交通大学

阅读量:140
2015-12-23

2015年12月10日,“CCF走进高校”活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图灵奖获得者、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受邀做了“Quantum Computing--A Great Science In The Making”的学术报告,并参加为庆祝上海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举办的“大师讲坛”启动仪式,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院士主持启动仪式。报告会后,姚期智教授与清华大学杨士强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任过敏意教授进行了主题为“交叉与创新”的对话。

在讲座中,姚期智强调了量子计算的重要性、颠覆性、复杂性及其重要性。他列举了X光结晶学和计算机科学两个重要的科学领域,量子计算将会像它们一样,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领域。紧接着,他展示了两个较为复杂的量子计算案例:第一个例子是利用晶体在量子波照射下的衍射样式并配合仿真模拟求解函数的问题;第二个例子是量子计算领域的经典问题— 西蒙问题(Simon's Problem),并由西蒙问题(Simon's Problem)引出高效的分解整数因子的量子算法。随后,他介绍了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建立的量子实验室,特别对清华大学量子信息中心在全量子网络、离子阱量子存储器和计算节点、远程离子纠缠等、量子仿真等领域的工作进行了介绍。他说,量子网络对于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展示了量子网络的先进之处。 讲座最后,他总结了对于“伟大科学”的理解。他认为,所谓“伟大科学”既要在某些学科上产生深远影响,也要对人类精神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而量子计算科学恰恰符合这两大特性,不仅促进现有物理理论的测试和新技术新材料的产生,同时使得人类得以直接进入原子通信世界。

讲座过后,姚期智、杨士强以及上海交大过敏意教授共同上台,与学生进行互动。同学们就量子计算的发展前景、核心问题、应用场景和领域、运作方法以及学科交叉等问题进行了提问,三位嘉宾分别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进行了解答。同学们纷纷表示,三位教授的解答让自己对量子计算、计算机科学以及学科交叉的认识更加深刻。  





随后,姚期智与杨士强来到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与学生进行座谈。两位教授与学子们就计算机科学领域拔尖领袖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和学子们关心的各类问题展开了极为热烈的交流。 



(姚期智先生与杨士强教授与学生交流)

姚先生首先与学生们分享道,生命中最难得的就是对事物的好奇和热情。强烈的热情能够促使你去主动学习,做出让别人看到的成就。在大学期间,需要把这种好奇心扶植起来。他鼓励同学们在大学本科多开发自己的兴趣,逐渐发现自己深感兴趣而其他人尚未涉足的东西。发现问题是最重要的,解决问题是次要的。在大学里面先要有充分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再逐渐发展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样在研究领域会有更大成功的可能性。

姚先生指出,当前国家将科技创新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这是一个宝贵的机会。学生们要敞开心胸,抓住现在享有的学习机遇,多去聆听他人的见解。计算机学科的学生不需要将自己局限在学科内,而应该放眼整个科学领域,了解学者们从生物、经济学等角度的研究,从而找到内心真正热爱的事业。

姚先生还表示,希望同学们抱持着一种不功利的态度,发展出对于他人成就的由衷喜悦。这种学习的喜悦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最高层次的不同。出于这种喜悦,来感受科学之美,欣赏古往今来学者们的成就,了解和学习其他学科。近年来,学科的交叉愈显关键,比如诺贝尔奖的物理、化学、医学奖就互有交叉和牵涉,其中也关系到软件模拟等计算机科学相关的技术。作为年轻学子,要从自己内心的喜悦出发,不断进行积累和学习,自然而然地为未来交叉领域的研究打下基础。


杨士强也教诲学子们,要找准自己的兴趣点,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发现别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有独特的创新能力。致远班是现行教育体系下小规模改革的试验田,希望其中能够成长出不被模子压扁的创新人才。


 
(姚期智先生和杨士强教授与学生进行合影留念)

听众感言:

陈乐群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2014级计算机科学班本科生
在 “与致远学子面对面”活动中,我有幸能向姚期智教授请教问题。当问到“科研方向的选取”时,姚教授展现出一个科学家严谨务实的精神。类似这样的问题大概有许多学生问过,而他们中的一大部分情形相似。但对于这样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姚教授仍然没有仅凭猜想立马回答,而是先询问了一些更为具体的情况。当得知“动手能力强”时,姚教授表示了赞许,并结合知识的融会贯通指出,在计算机科学的道路上,越往前走,会发现许多方向的知识都是需要掌握的,而在起步阶段可以不必纠结这些方向中选择的问题。感谢姚教授的指点。

游宇榕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2014级计算机科学班本科生
虽然这些天上海一直阴沉沉,但是姚期智教授在致远学院的一席话却让我觉得明亮了起来。作为本科低年级的同学,我们对于即将面临的科研不免感到迷茫。在座谈中,姚期智教授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他勉励我们一定要保持一种警觉性,就是要在这四年的学习中不仅仅是学习,而是要去发现自己的热诚所在。一语点醒梦中人,以科学作为一生的事业目标,不仅要务实和努力,更要有激情和热诚。以热诚为导向的学习和科研,不但能够带来真正的快乐,并且这样才能使我们走得更远。姚教授还勉励本科阶段的我们要关注学科的交叉性,并且“不要带着‘要交叉’的心态去学习”,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保持自己的”intelligence”。总之,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下午,姚教授与杨教授对同学们问题鞭辟入里的见解使我们受益良多。
虽然这些天上海一直阴沉沉,但是姚期智教授在致远学院的一席话却让我觉得明亮了起来。

白毅伟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2014级计算机科学班本科生
2015年12月10日,致远学子有幸与姚期智教授和杨士强教授进行面对面座谈,我也有幸参与其中。姚教授188体育投注:兴趣的解说令我印象深刻。他认为应试教育要求孩子们全面发展宏观上是正确的,但是或多或少有些许压制孩子的兴趣。所以在大学,我们应该趁着天然的好奇还未泯灭,赶快将其扶植起来。对于致远学院的同学来说,就是要发现学术上的乐趣。我认为姚教授说的非常对,人能够为自己的兴趣而奋斗,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此外,两位教授都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不论是对于课业学习还是科研,独立思考,发现别人所发现不了的东西,做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这是至关重要的。

张嘉恒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2014级计算机科学班本科生
姚先生在座谈中讲到交叉学科的含义时提出,当我们在学习知识时,不要抱着功利的心态,总是想着这门学科对我将来的研究有什么用处,而是只是凭借兴趣学习,等到用到它时自然就用到了。我觉得姚先生的一席话像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作为致远学院的学生,未来要走向科研之路。在大学期间,绝不要那么功利的学习,而是要扩展视野,积累知识。等到知识储备到一定程度,要用的时候就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自然而然地完成学科交叉。相反,如果只是为了交叉而交叉,本身对其没有兴趣,没有主动探究的热情,那么学了也是白学,等到用到时也会发现其实自己根本就没有懂。姚先生告诫我们,学习永远是主动有趣的,单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是学不到东西的。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