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长沙举办”从个体智能到群体智能: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学术报告会
2015年11月1日下午,CCF长沙会员活动中心(简称:CCF长沙)联合YOCSEF长沙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举办了”从个体智能到群体智能: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报告会。报告会邀请了从事智能技术前沿研究的著名学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千人计划蔡唯德教授、中国科技大学陈小平教授以及北京大学金芝教授作了特邀报告。CCF长沙前任主席王怀民教授和CCF长沙现任主席卢凯教授出席报告会。此次报告吸引了来自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十多所高校和单位的70多位老师和同学参加。CCF长沙秘书长、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毛新军,CCF长沙副主席、中南大学信息技术和工程学院教授王国军,以及CCF长沙执行委员、湖南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刘建勋共同主持了本次报告会。
蔡唯德作了题为“数字社会:区块链、智能合约、计算法律学”的报告。这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多学科,如软件工程、计算机、法律和商业。世界上许多大学包括麻省理工、康奈尔、伯克利、剑桥、斯坦福、普林斯顿等都在研究这课题。本课题被Gartner集团于2015年列为世上智能计算10大最有前途的课题。蔡唯德给大家介绍了在美国麻省理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世界其他大学和跨国研究实验室在数字社会所做的工作,包括区块链、智能合约和计算法律学。
陈小平作了题为“智能机器人的若干挑战与进展”的报告。陈小平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RoboCup委员会主席。他领导的中科大机器人实验室和机器人中心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上先后获得12项世界冠军,2007年、2014年和2015年分别获得总分第一。陈小平的报告有三部分内容: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研究内容及相关进展,Underspecification的科学内涵及其在人机相互理解机制中的内在性,以及在可佳工程中的部分研究进展,机器人性能评测在服务机器人研发和生产中的作用,中科大研制的一套服务机器人自动检测系统,以及利用该系统进行机器人移动平台测评的情况及相关研究进展。
金芝作了题为“基于群体智能的软件建模”的报告。开源软件的成功案例提示了群体参与软件开发的可能性和有效性。金芝以开源软件生态中蕴含的基于制品共享的协同软件开发过程为背景,社会性昆虫群体的大规模协同机理,研究以群体协同为基本技术途径,以个体行为的增量式叠加为具体手段的软件建模过程,以及群体协同式建模机制与方法,旨在研究一种基于群体协同的软件需求获取、建模和演化方法,为基于使用反馈的软件持续演化建立一种途径。
代表智能技术领域的最新前沿研究成果的报告开阔了在座各位老师和学生的视野。报告过程中,在座的老师和同学抓住时机与三位讲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最后,部分参会人员合影留念,报告会取得圆满成功。
蔡唯德教授作报告陈小平教授作报告金芝教授作报告
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