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CC 专题论坛聚焦之 互联网+智慧健康医疗论坛
10月24日下午,2015中国计算机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 ----“互联网+智慧健康医疗”在合肥会展中心举行。
以“互联网为基础引领智慧医疗健康产业发展”为主题,重点探讨了在移动互联时代,医疗健康产业面临的变革与发展机遇,互联网与医疗健康产业融合创新的趋势与发展前景,并就移动医疗、移动健康、远程医疗、医疗健康大数据、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等行业发展。
本次论坛主席由天津开发区奥金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翚、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尹岭担任。
论坛开始后,论坛主席李国翚首先为与会者带来题为“个人健康助理终端与互联网医疗”的报告。个人健康助理终端PHAT与计算机IP连接,应用传感网络和医疗信息化技术,实现人体生理参数数字化采集、存储和远程监护信息收集,建成个人-社区-医疗中心的个人健康电子病历的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人群健康医疗管理和居家养老服务。
李国翚作题为“个人健康助理终端与互联网医疗”的报告
东北林业大学三维数字化技术研究所负责人邱兆文作了题为“基于互联网的医学影像数据3D辅助诊疗系统”的报告,用户通过互联网提交CT等医学影像数据,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CT等三维断层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后转化为3D模型。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实体模型,用于医患沟通、远程精准病情诊断、手术方案规划、手术模拟,手术风险评估等。
邱兆文作题为“基于互联网的医学影像数据3D辅助诊疗系统”的报告
国防科技大学博士彭绍亮在论坛上作了题为“互联网医疗与天河超级计算机”,他介绍说:生物医疗行业的数据呈现分散、破碎、多维度、低透明度、以及意义尚等解析等特征。而且数据普遍很“重”、信息量超大、不同的解析策略可能得出丰富的结果;随着时间推移,数据量还呈几何级数增加,数据价值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彭绍亮作题为“互联网医疗与天河超级计算机”的报告
东软集团战略咨询部首席咨询顾问杨金宇带了题为“我国全民健康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战略研究”的报告,随着社会转型带来民众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改变,经济高速发展导致环境的日益恶化,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巨大流动人口群体等,不但导致我国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产生了新的健康问题,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杨金宇作题为“我国全民健康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战略研究”的报告
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在论坛上作了题为“互联网推动医疗健康服务模式转变”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我国卫生信息化经过30年发展历程,在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满足医疗服务需求,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方面发挥出显著效益。居民健康服务模式转变需要大数据支撑,大数据同时为医疗服务模式转变提供了可能,实现这一转变需要思维模式的提升、业务模式的变革和数据与技术的最佳实践。
IBM政府行业业务发展经理刘洪作了题为“IBM面向关系的医疗健康数据分析”的报告,他在报告中谈到结合IBM在全球的大数据支持融合服务的几个场景和关键技术,包括主数据管理、行为相似度分析和面向服务产出的协同平台,讲解IBM“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进程。
刘洪作题为“IBM面向关系的医疗健康数据分析”的报告
中国移动分公司医疗行业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刘金鑫作了题为“拥抱“互联网医疗” 构建创新生态圈——移动运营商助力医疗健康发展”的报告,她指出:医疗健康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行业,中国移动以国务院、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各级政府的新医改政策为指引,积极构筑面向政府、医疗机构、企业、人民群众的“和健康”产品线和解决方案,为政府提供管理与决策支撑,发展区域医疗、区域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等平台产品;为医院提供新型信息化方案,提供远程医疗、4G工作站、云HIS、医疗辅助等产品;为个人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提供运动社交、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寻医问药等服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