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时报:互联网乱象,谁来接招?
家住山东的张阿姨最近犯了愁,她用来跟儿子联络的QQ突然上不去了。她照着儿子去外地前留下的“使用说明”比画了好几遍,也没能修好电脑里的QQ。
一筹莫展的张阿姨还不知道,她已经被卷入了中国互联网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
10月27日,腾讯联合百度、金山、傲游、可牛等4家公司共同发表一份《反对360不正当竞争及加强行业自律的联合声明》。360公司高调回应,指出QQ未经用户同意扫描用户硬盘。
11月3日,双方纠纷升级,腾讯宣布在安装QQ的电脑上不兼容360,强迫用户在两种软件中选择一种。
11月5日,百度、金山、搜狗、傲游、可牛5家厂商联合宣布不兼容360,形成围剿之势。
11月8日,360董事长周鸿祎称政府已出面调停,要求双方达成和解。
日前,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针对此事举办一期特别论坛“我的桌面谁做主——从腾讯与360事件看中国互联网秩序”,邀请业界人士一道解读这场“战争”背后的真相。
“奇虎”难下为哪般
奇虎360公司成立于2005年,旗下拥有360安全卫士、360杀毒、360安全浏览器等产品。凭借“免费杀毒软件”的理念,今年1月,360杀毒软件的用户规模突破1亿。
腾讯公司成立于1998年,拥有即时通讯软件QQ、腾讯网、腾讯游戏、QQ空间、财付通等品牌,其注册用户超过10亿。
一个是在不到5年时间里迅速崛起的新科状元,一个是中国聊天软件界的巨无霸,二者主营业务看上去也并不相干,但为何它们之间的矛盾却如此一触即发而又难以调和呢?
《IT经理世界》杂志原副总编、《计算机世界》原执行总编曲晓东认为,双方都需要反思。
“腾讯需要反思。作为中国互联网用户最多的一个公司,在某种意义上,腾讯已经是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一个代表。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作为标志性人物,不能说别人做什么事你就也可以做什么事,你不能做是因为你是标志性人物,你的责任也更大。”曲晓东说。
曲晓东说:“腾讯的成功当然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我认为腾讯在行业里并没有获得广泛的佩服。”
曲晓东表示,腾讯采用的是“霸道”的做法,即用“模仿创新”的方式和所有的公司竞争。在走上中国互联网最大公司的宝座之前,企业一些犀利的做法无可非议。但是当企业成为行业巨头之后,就应该追求一种“王道”的成功,让其他公司共存发展。
“360过于强硬的作风和过往的行为也需要反思。”曲晓东补充说,“腾讯强迫用户2选1,侵犯了用户的一部分选择权。360也是如此,为什么用户不能同时用两个杀毒软件呢?用户有选择的权利,这一点360也没有做好,我认为两个公司都有责任。二者在文化上的缺欠导致了这场大战的爆发。”
而博客中国的创始人兼CEO、互联网实验室首席分析家方兴东则将这场纷争总结为一场无用户、无政府、无道德的“三无战争”。他在分析这场事件的根源时说:“我感到最悲哀的一点,是整个中国互联网业界丧失了互联网精神。”
方兴东口中的互联网精神,是从上世纪60年代美国互联网先驱开始起源的,有着自身严谨的道德文化。自由、开放、共享、创新、平等是互联网精神的5个关键词,从早期的网络文化到运营机制、管理模式,一代又一代的商业模式都贯穿着互联网精神。
“中国互联网是突如其来的断裂式的输入文化,既没有早期网络文化的酝酿和发展,也没有严谨的规范,这是造成现在很多问题的关键。”方兴东分析称,“而从产业层面看,创业者发家之后缺乏互联网的文化传统和底蕴,缺失严谨的媒体道德规范和伦理,被主流商业社会快速席卷与同化,蜕变成为江湖化的商人。”
“唯利是图,为个体利益牺牲产业整体利益,同质化竞争,窒息创新,滥用资源,创新企业空间被挤压,网民和用户的自由、权益和隐私得不到保障,这些症状最根本的原因都是互联网精神的缺失。”方兴东说。
“反垄断的脸上被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11月3日腾讯宣布不兼容360后,曲晓东在他的新浪微博上写了一句颇为动情的话:今天晚上是中国几亿互联网用户最悲哀的一个晚上,几亿人面临要么“裸奔”,要么和亲人朋友失去联系的两难选择……今晚中国的反垄断脸上被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北京大学信息学院研究员、YOCSEF学术秘书袁晓如也说:“今天的局势不是竞争的结果,而是垄断的结果。如果是真正的自由竞争,在一个良好的秩序范围内,不会形成今天双方相互掐架的情况。”
其实,腾讯与360之争并不是互联网恶性竞争的首例。早在上世纪90年代,曾风靡一时的网景(netscape)浏览器就不幸被IT巨头微软挤垮了。1995年,微软发布了自己开发的互联网探索者浏览器,也就是今天的IE,并将它捆绑在自己的Windows操作系统中进行免费发放。
此举迅速削弱了网景的市场份额,许多合作伙伴也开始倒头转向微软。1997年,网景将微软告上法庭,起诉微软利用其操作系统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捆绑推销IE,违反了公平竞争的原则。
2000年,美国法院做出一审判决,要求微软停止在Windows 95中捆绑销售IE。但遗憾的是,网景没能撑到那一天。
微软垄断绞杀网景的案例被业内人士称为互联网商战中的“第一滴血”。网景的陨落令人扼腕,但人们同时注意到,微软也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这场官司之后,微软一度险些遭到拆分,而比尔·盖茨更是从此逐渐淡出了微软的核心集团。
为什么要给微软这样一个沉重的打击呢?曲晓东认为,国外的这种做法是在保护中小企业创新的权利,为它们提供平等的机会。
“真正的创新往往来源于中小企业,如果不保护中小企业,一些大企业就会大者恒大,停止创新。”曲晓东说,“我们应该学习国外,用反垄断法遏制大企业欺负小企业的冲动,保护中小企业创造的机会。”
方兴东也希望这次的事件能够开启中国互联网领域的反垄断运动。他说:“如何防止滥用垄断力量、随意侵犯用户权益,这将是一个旷日持久的社会运动。中国的这场运动可能会更持久。”
谁来接招?
曲晓东在演讲中提到,互联网是一块洪荒之地,人们在用最原始、最野蛮的方法进行竞争,中国互联网亟待建立新的竞争规则和新的商业文明。
在这个纷乱繁杂的行业里,谁来确保业界公平、规范和有序的竞争秩序,保持创业和创新的活力呢?方兴东寄希望于独立、客观、中立的第三方力量,希望它们能迅速崛起,站在国家、产业和公共利益的高度上发出声音。
曲晓东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由具备责任感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管是合适的做法。
“比如由中国计算机学会组织检测,我们是没有任何利益的第三方,我们有专家、有理事单位,我们委托某个研究所来立项,公正地去做。如果能在第一时间作出一些结果供媒体、公众去了解和判断,这个作用是很大的。”曲晓东表示,“这样将来再发生类似的事情,企业就会减少作恶的可能。”
曲晓东认为,技术比言论的震慑力更大。造成今天这个局面,就是因为腾讯和360都在自说自话,公众缺乏评判的依据。“言论人人都有,缺的是依据。”曲晓东说,“如果有一个懂技术的第三方来说话,不说对错,只从技术上说发生了什么行为,这比计算机专家发表言论的威力还要大。”
袁晓如则认为,短期依赖非政府组织出面尚可,但如果每碰到一件事情就站出来呼吁,只能使得这些组织疲于奔命。要把认识转化成制度的救济,还要依靠法律的约束。
对此曲晓东回应,法律的救济功能是不能替代的,但法律也需要一些专业机构来帮助它认定一些事实。当面对影响到公众的重大事情时,当舆论、媒体都无法掌握技术疑问的时候,应该有第三方权威机构对事实进行认定。
曲晓东举例称:“比如YOCSEF设立一个委员会,由某个专家担任领导,具体事情找具体领域的专家,以学会的名义发布结果,对此承担责任,但裁决权仍由国家法律执行。YOCSEF只是把结果公之于众,供大家参考,这样很有操作性,对社会也非常好。”
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杜子德最后说:“回顾过去几年中,经过微软黑屏事件、唐骏事件等,计算机学会在社会上的发声已经在逐步向良性发展。尽管我们不能以卫道士自称,但应该有敏锐的头脑。不是要来一个救世主才能怎么样,要从我做起,从一个组织做起。”
《科学时报》 (2010-11-11 A1 要闻)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0/11/238409.html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0/11/238409.html
<<< 上一篇
CCF走进长春
<<< 下一篇 《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0年第11期出版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推荐内容
More >>>- · 邀请函|2025年中国高校计算机研究生教育大会
- · CCF 2025中国数字服务大会“早鸟”注册
- · CSP高分说 | 武汉大学黄祯:算法之路有CCF相
- · 【会议通知】 2025 CCF系统软件技术论坛
- · CCCF2025年5月刊发布——《计算》杂志创刊
- · CSP满分说 | 武汉理工大学闫卢昊:参与CCF NO
- · 188体育投注:CCF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受理2025年执行委员
- · 破解AI应用“幻觉”困局,CTO与CDO深圳论剑,
- · “智联生态,数创未来”第三届CCF中国网络大
- · CSP高分说 | 四川大学林宸:CSP助我夯实基础
- · 188体育投注:申报2025年度CCF教材出版资助项目的通知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