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互联网被认为是6G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纳入我国新基建的范畴。卫星互联网能够为全球提供无缝覆盖的信息服务,弥补地面通信网络覆盖能力受限的问题,同时对超远程、高速移动等应用服务能力突出,未来必将对经济及民生全球生态产生深远影响。报告将从卫星互联网发展愿景、性能评估体系等方面梳理卫星互联网能力需求及评估方法。并从卫星互联网星座结构、网络架构等方面分析面向天地一体的融合网络架构演进特点、趋势以及组网关键技术等方面的思考。
我国正处于工业信息化转型阶段,即在完成两化融合的基础上构建新型工业生态的过程。工业互联网推动了我国工业产业的发展,在提升产能、缩短供应链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网络安全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也从单纯保障网络转变为对生产、运营、产业、供应链等一系列生态的保障。报告介绍了在工控安全靶场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利用工控靶场对电力,冶金,石化等场景进行复现,并研究其安全性,最后介绍了结合工控靶场进行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些工作。
在越来越流行的沉浸式多媒体应用中,360度全景视频是一种重要的视频内容形式。它的超大数据量和复杂的用户交互行为,为网络传输带来了挑战。已有的研究工作中,往往通过预测用户视口和图块化的传输方式提升带宽使用效率。然后,这些方法引入了两个问题:预测用户视口的准确度普遍存在波动,图块化处理使移动终端的解码任务变多、解码复杂度变大。对此,我们提出了适应预测性能波动的图块切分方案动态调整机制,并将解码复杂度模型引入码率自适应决策中,进一步给出了码率自适应优化问题表述与高效求解方法,达到了用户体验和传输开销的最佳平衡。
大规模云平台已成为关键基础设施。因其架构复杂、规模巨大,导致人工故障诊断(包括故障发现与根因定位)低效易错,严重影响国家行政、金融、医疗、交通等方面的安全与稳定。针对使用日志、流量、多维指标、拓扑等单一模态运维数据的故障诊断无法全面刻画大规模云平台故障传播机理的问题,本报告提出面向模式各异、动态变化、规模庞大多模态运维数据的云平台故障诊断机制。
公有云中存在大量基于x86服务器构建的带状态网络中间设备和虚拟化网元。随着上云需求的不断增长,云厂商通过堆叠x86服务器横向扩展算力的方式提升网络设备的流量处理能力。然而,由于CPU单核性能发展的迟滞,公有云中频繁出现因为多条大流被网卡哈希到单个CPU核所导致的设备流量过载现象。当单个CPU核被少数租户的大流打爆时,该CPU核上的其它租户流量也将产生丢包,从而影响这些租户的网络体验。考虑到网络流量增长速率远超摩尔定律多年,CPU单核过载问题将持续影响公有云租户的性能隔离。本报告将从可扩展的大流识别、对端侧租户透明的大流反压、使用可编程交换机卸载CPU处理任务三个维度介绍云网络设备流量过载保护方向面临的挑战和最新研究进展。
天地一体化网络是以地面网络为基础、以空间网络为延伸,覆盖太空、空中、陆地、海洋等自然空间,为天基、空基、陆基、海基等各类用户的活动提供信息保障的基础设施。随着卫星网络技术的完善成熟与美国SpaceX星链、欧洲OneWeb、中国星网等卫星巨型星座的快速部署,天地一体化互联网正引起国内外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天地一体化网络存在网络结构立体、拓扑高动态等特性,对网络稳定性、可扩展性和性能带来了新挑战。本报告将从网络拓扑、编址、寻址等维度介绍天地一体化网络面临的挑战,探讨如何通过基于位置富语义网络编址与寻址机制支撑稳定、高效、可扩展的天地一体化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