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教授 YOCSEF深圳分论坛主席雷凯
区块链:阿凡达文明的缔造之魂
信息中心网络:潘多拉世界砥砺之基
2018年旺春万言论未来网络与区块链的重要性
最近区块链沸沸扬扬,各种讨论与评论层出不穷,更是出现了“3点钟无眠区块链群”、以及“陈朱互怼”朋友圈事件。伴随着各种围绕区块链的讨论群,聚集了太多困惑、焦虑、好奇、亢奋的围观群众。大多数人觉得区块链概念和技术神秘而复杂,有很多人分不清比特币和区块链的区别,搞不懂币圈、链圈、矿圈所指何物,也有不少提前“吃螃蟹”的人、借风口乐于参与炒币、境外参与ICO,期待和热情满满。随着一步步的深入理解和认识,尤其最近《人民日报》、新华网、光明网等主流媒体发文打call区块链,觉得官方态度更多关注技术的价值和意义,体现了诸多的积极面,有感而发,分享一下接触区块链三年的感触。不到之处,还望各位看客多多包涵。
对于一名一直从事计算机相关技术教育研究工作者来说,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也很有压力。尤其最近5年多,信息科技大跨度地进步,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未来网络等。虽然是一名老兵,也时时刻刻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储备。既希望能赶上技术大变革时期的浪潮,培养出精英的学生、做出相应的贡献;也时时刻刻怀着对科学的敬畏之心,尽责揭示客观真相,准确分析趋势和方向。
在给学生们讲课或者一起组会讨论的时候,为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时常想办法通过一些触类旁通的例子、故事加以说明。最看重的一个目标就是让学生们不仅在专业领域搞明白一些原理,还需要搞明白事物产生的历史、原因、背景和发展方向。经常跟他们说“通今、博古,知未来”,无论你们今天掌握多少最新的技术和科研成果,未来都会过时、都会落伍。而你们真正离开校园后,可以享用长久的是面对一件事情、一个问题,你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思考方法去理解和对待,这才是一种本事、一种能力。大部分学生对区块链等新生事物理解不到位在于他们没有太多社会经验,没有太多实际阅历,比方说,很多同学没有实际的金融方面的真实经历,没有炒过股票,不知道什么是结算、什么是标的物、什么是金融属性、什么是经济学属性。因此在课堂上我会安排一些模拟炒股的内部竞赛增强他们体验。他们经常能接受一种方式,就是拿一些经典的电影或者电视剧来打比方。相对来说,这些比较通俗的娱乐作品,比较容易快速理解,产生共鸣,更直接地理解其中的内含。
其实有很多电影,非常适合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去展望信息科技发展的未来景象。早先说得多的就是《黑客帝国》,这部电影印象最深的就是李维斯帅气的外形加上中国功夫般潇洒躲避子弹的镜头。其实这不就是未来虚拟现实的最强场景么?未来可能一旦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人或许真可以永生,不再依赖肉体的长生不老,思维意境可以任意穿梭于现实环境与数字空间,也可以依附于机器化、生物化的载体之上,真可以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而在人机物万物互联的未来,整个世界、乃至宇宙的文明应该演进何方?
2010年的《阿凡达》,除了3D特效带来了壮美华丽的“元年里程”视听体验,好莱坞大片故事的内涵更是值得深思。一贯围绕争议、邪恶、绝境,救赎的主题,更多令人忧心忡忡于人类环境和文明面临对遭遇的抗争和文化与哲学的升华。文明之进展,人的欲念、心机和矛盾,销毁了人之初的善良天性和对大自然的敬重。技术和道德灵性的先进,潘多拉星球纳美人早已进化出比人类的电脑不知先进多少的辫子,却过着原始人的生活,衣衫褴褛,高科技与类似原始社会混搭出高度不和谐。被人类冠以“野蛮一族”的图鲁克人表现的是如此的分布式共识,信任与坚强,但缺乏类似区块链的集体价值与信用共同维护,只有无情的压迫与掠夺,这两类人呈现出鲜明的对比!试问,在科技与文明高度发达的未来,后阿凡达之上的文明是否像原始的ICO乱象一样,割韭菜,野蛮而无序地炮制一个个庞氏骗局?
2018年2月26日春节后第一天与同学们讨论未来网络与区块链的白板涂鸦
如何真正理解区块链
网络上对区块链的介绍已经很多了,干货也很多。从区块链的特性上来讲,大家普遍认同的包括:去中心化、去中介、分布式总账技术、不可篡改、可追溯、智能合约、零知识证明、DAG (Directed Acyclic Gra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