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以及信息技术正在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也深刻影响着医学研究领域的发展。疫情防控常态下,AI医疗成为热点,掀起新一轮技术和资本热潮,其爆发也是指日可待。但是,AI和医疗的融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落地的过程中,依然会有很多的痛点和难点。那么AI医疗的爆发点在哪里?何时会到来?同时AI医疗的难点又有哪些?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在此背景下,3月27日,CCF YOCSEF太原成功举办“数字山西——AI医疗的奇点在哪里?”技术论坛。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医学、计算机等领域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界和政府的学者专家围绕医疗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和难点进行了交流讨论。CCF YOCSEF太原AC委员张光华和许骁哲担任执行主席。CCF YOCSEF太原委员王龙和马非担任线上主席。
执行主席张光华和许骁哲主持会议
聚焦AI医疗的技术应用、专业报告精彩纷呈
论坛特邀山西大学杜宇慧教授做了题为《如何使用脑影像探索脑疾病机制和认识大脑》的技术报告。杜宇慧教授将AI应用于认知我们的大脑,例如,在当前老龄化社会趋势下,利用深度学习探索大脑老化过程中的变化,并试图针对性地锻炼和饮食来减缓这些功能连接的衰老。此外,杜宇慧教授开发的新的脑功能网络分析方法已集成到国际上脑影像领域广泛使用的GIFT软件等。
执行主席张光华为杜宇慧颁发感谢证书
论坛第二位特邀讲者中科院计算所赵地副研究员在线上做了题为《深度学习与生物医学影像分析》的技术报告。赵地副研究员分享了基于深度学习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症、脑肿瘤、前列腺、心脏、肝病、甲状腺结节、胃癌病理影像、脑电信号等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赵地教授担任《中国图像图像学报》编委时接受聘书
第三位特邀嘉宾山西省眼科医院张朝霞主任做了题为《如何实现眼科AI诊断平台的标准化?》的技术报告。张朝霞主任就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社发领域)重点项目——山西省健康医疗大数据智能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做了深入解读。通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模态和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智能诊断两个子平台的研究,探索了以临床诊断指南为参照标准、数据收集标准化、数据标注标准化的医工结合路线,提出了“医”掌握标准、应用方向,“工”根据需求、标准化实施的观点。
执行主席张光华为张朝霞颁发感谢证书
随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陈德平经理做了题为《人工智能助力基层诊疗服务能力提升》的技术报告。陈德平说到在医疗领域,科大讯飞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行业深度融合。其产品“智医助理”系全球首个也是唯一一个通过国家级职业医师资格考试的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可辅助基层医生对病情进行诊断,显著提升基层诊疗服务水平,目前已经在全国200余个区县常态化应用。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疫情重点人群排查、宣教和无接触式疫情相关数据的采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执行主席许骁哲为陈德平颁发感谢证书
之后,针对AI医疗的技术难点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思辨,在场嘉宾和参会人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