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 YOCSEF南京观点论坛
开源格局下的我国大数据系统软件发展路线该如何走?
主办单位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
承办单位
CCF YOCSEF南京学术委员会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支持单位
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委会
中国计算机学会系统软件专委会
江苏鸿程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研究院
活动合作媒体
示说网
时间
2020年11月07日
09:30-12:30
地点
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南京大学仙林校区)
计算机科学技术楼112会议厅
背景与议题
大数据及AI系统基础架构软件,直接影响上层应用的运行性能与用户体验,在行业应用落地中发挥重要作用。与传统芯片工艺技术(光刻机等)、垂直商业软件(Matlab等)不同,当前主流大数据及AI计算框架几乎都以开源为主,例如Apache Hadoop、Spark、Tensorflow等。事实上,这些开源软件的提出者及其背后的商业化公司主要集中在美国,例如,Spark由美国UC Berkeley AMP实验室提出,该实验室主要成员还成立了Databricks公司,并不断推广Spark的应用。近些年,国内研究者和开发者也在积极融入社区,例如,阿里巴巴将JStorm贡献给Storm社区、京东和腾讯等公司是Spark等软件重要贡献单位等。开源是一个技术共享的环境,但是近年来也不断有开源软件通过修改开源协议、闭源重要版本等方式转变开放程度。面对当前开源软件的商业利益瓜葛、国际间贸易摩擦以及Snowflake等在资本市场大放异彩等现象和市场竞争格局,CCF YOCSEF南京组织本次观点论坛,主题聚焦:开源格局下我国大数据系统软件发展路线该如何走?思辨讨论议题设置如下:
开源开放和自主可控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有哪些关联和矛盾? 我国大数据系统软件之路适合走贡献国外主流大数据开源系统软件之路,还是适合推动自主研发闭源大数据系统软件? 国内开源的系统软件迈入国际舞台,工业界、学术界以及创投基金、开源基金会谁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又该如何协作共同发展?
论坛日程
引导嘉宾
武延军,中科院软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担任副总工、智能软件研究中心主任,CCF高级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操作系统和系统安全。曾主持中科院先导专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分课题及军委科技委重点课题等多项操作系统相关科研任务。连续多年获得腾讯、华为、阿里等项目支持。曾荣获中科院优秀毕业生、北京市科技新星、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等称号。发表论文50多篇,含EuroSys、ICSE、IJCAI、AAAI等国际知名会议,申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30余项。当前主要研究工作为开源软件供应链和RISC-V开放指令集系统软件。
杜玉杰,开放原子开源基金秘书长,曾任国际知名公司开源战略负责人、操作系统、云计算、物联网和区块链等开源项目负责人,并参与推动OpenStack、OCI和CNCF等基金会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