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app官网_188体育投注

分论坛 > 太原 > 活动预告
数字山西——数字化如何为山西非遗插上“飞翼”
2022-10-28 阅读量:1896 小字

 

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

CCF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 Engineers Forum

CCF YOCSEF太原

数字山西

数字化如何为山西非遗插上“飞翼”

论坛编号:CCF-YO-22-TY-2FV

20221029 (星期六) 14:30-18:00

线下参会地址:文旅大厦C

(小店区平阳路街道龙城大街102号)

171709会议室

线下参会请持3日内有效核酸报告限制15人以内,全程佩戴口罩,间隔入座

线下参会请扫码报名

图片1

欢迎通过线上方式参会

线上参会腾讯会议二维码

图片2

腾讯会议 ID686-711-401

n 论坛背景

非遗是富具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活态”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反映了不同群体、不同地域世代相承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民俗习惯,是无形的精神文明传承载体。

山西省是非遗大省,各类总数多达8万余项。其中世界级非遗3项(中国传统木营造技艺、中国剪纸和皮影戏)、国家级非遗项目171项,省级非遗项目659,居全国第三。比如,山西剪纸、孝义皮影作为“中国剪纸”、“中国皮影戏”申报单位之一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绛州鼓乐、晋南威风锣鼓、翼城花鼓、广灵剪纸……为代表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展示了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

图片3

图片来自网络

如何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鼓励和促进地方非遗项目产业化并走向市场,不仅可以满足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还可以实现非遗的生产性保护、活态化传承,助力非遗发源地的乡村振兴。然而,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如传统工艺难以规模化标准化,传统技艺处在失传边缘,传统审美遭遇市场冷遇等。

本论坛将从数字化视角对非遗表现形式、传承及保护、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思辨讨论,对发展新兴非遗产业提出建议。

思辨点:

1. 非遗承载了很多艺术属性,在计算艺术赋能非遗数字化的过程中,主要的障碍是技术、观念还是其他?

2. 非遗从口口相传走向数字化传播,如何兼顾技艺的数字传承与知识产权的保护?

3. 数字技术在非遗产业化过程中,如何减少非遗因产业化造成的文化价值的稀释?

n 引导嘉宾

图片4

        钱永平

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博士,晋中学院文化产业系教授、副主任。

图片5

袁晓如

北京大学智能学院研究员。CCF杰出会员、CCF YOCSEF指导委员会委员,YOCSEF 2012-13年主席。长期致力于可视化与可视分析通用基础方法与在城市、人文等领域应用系统的研究,CSIG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

图片6

        葛 岩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曾就职山西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曾获2013年第四批优秀国产纪录片,2015年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文献类一等作品。目前致力于山西文化类节目的拍摄与制作,主要作品有纪录片:《绛州澄泥砚》、《古城蒲州》、《皮影奇缘》、《葫芦人生》,《山西古戏台》。

n 特邀嘉宾

图片7

    潘理虎

太原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CCF高级会员,CCF软件工程专家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科学与心智计算专家委员会委员。山西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