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app官网_188体育投注

分论坛 > 苏州 > 新闻动态
智焕非遗·AI催发非遗文化重构新视界
2025-01-11 阅读量:107 小字

IMG_9783


习近平文化思想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的文化使命,在坚持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的原则上,如何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已成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要主题。近年来,《国家宝藏》等纪录片的网络走红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在数字时代所蕴含的巨大潜力。然而,如何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并参与其中,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11月16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 YOCSEF苏州学术委员会承办的“智焕非遗·AI催发非遗文化重构新视界”技术论坛在苏州举办,由CCF YOCSEF苏州AC委员陈思源和王楠担任执行主席。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专家、相关从业者、爱好者与AI技术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非遗在数字时代进行保护与发展的路径。

图1 部分论坛参与人员合影

图2 执行主席陈思源、王楠开场介绍

打破认知壁垒 引领非遗实现两创新视界

本次论坛,非遗专家和AI技术精英围绕各自领域的特点进行了深入交流。一方面,非遗专家们通过聆听AI技术精英的讲解,了解到人工智能不仅可以在记录、整理和传播方面发挥作用,更能为非遗创作、品牌打造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例如,利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自动生成复杂的图案设计或故事叙述,大大提升了创作效率。另一方面,AI技术精英也从非遗专家那里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了解到非遗技艺、内容生产等从创意构思到最终成品的完整流程,这将有助于他们今后设计更加贴合实际需求的技术解决方案。

引导发言:科技助力非遗重生——多模态融合与智能化应用

在引导发言环节,首先,苏州丝绸博物馆馆长钱兆悦分享了丝绸纹样的数字资源活化利用及智能化应用路径。他提到,通过数字化手段不仅可以还原非遗载体,还可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使其在数字世界中持续存在并焕发新的活力。例如,博物馆与腾讯QQ联合推出了以馆藏“苏绣”图案为灵感的手办,结合科技元素,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图3-4 苏州丝绸博物馆馆长钱兆悦作引导发言

其次,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院技术总监/美创文旅院院长郭轲蔚讲述了非遗在区域文旅发展中的作用。他提出,通过AR技术和AI手段对非遗进行动态展示和修复,如利用增强现实技术重现历史场景,增加观赏性和互动性,帮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江南文化的精髓。他还强调,年轻一代喜欢弹幕互动等新型文化体验形式,因此数字化非遗保护需要更注重与受众的互动,提升他们的参与感。


图5-6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院技术总监/美创文旅院院长郭轲蔚作引导发言

接着,苏州知至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陈方圆介绍了移动式激光雷达成像技术在历史建筑数字化资产的应用探索。该技术能够精确记录非遗技艺的动态过程,并在虚拟环境中模拟其应用场景,为非遗技艺的再现和传播提供了重要支持。陈方圆还指出,传统扫描仪需要架设多个站点,采集时间长,而移动激光雷达设备支持“即走即扫”,在短时间内即可生成高精度三维模型,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