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app官网_188体育投注

分论坛 > 上海 > 活动预告
CCF YOCSEF上海成功举办“喜迎CCF YOCSEF20周年,谈谈CCF YOCSEF的文化与制度建设?”微访谈活动
2018-01-26 阅读量:1068 小字


2018年1月24日晚8点,CCF YOCSEF上海在分论坛微信群中成功举办了“喜迎CCF YOCSEF20周年,谈谈CCF YOCSEF的文化与制度建设?”的网络微访谈活动。微访谈活动是CCF YOCSEF上海分论坛自2016年启动的一项新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利用分论坛微信群这一平台举行不定期的线上交流。访谈内容包括但不局限于CCF YOCSEF文化探讨,CCF YOCSEF发展建议,时事热点分析,科研成果推介等一切有利于CCF YOCSEF文化传播与组织建设的,积极向上的话题,不涉及政治,宗教,以及意识形态等无关话题。如果大家有任何提议,请通过现任AC委员或荣誉委员向本届主席会议推荐话题,我们将通过讨论,对话题进行筛选。

众所周知,最近CCF YOCSEF各大分论坛换届活动如火如荼的展开,兄弟论坛也纷纷派出代表来支持其他分论坛,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其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因此,我们想通过这次微访谈,一起来谈一下CCF YOCSEF的规范建设,以及CCF YOCSEF文化培训如何深入人心,既欢迎有情怀,有热情,有能力的青年才俊,又要防止投机分子有过重的功利心,将CCF YOCSEF变成谋求私利的社交圈。为了充分讨论这些问题,加强CCF YOCSEF文化培训,并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和规范。我们特举行此次网络微访谈,非常荣幸地邀请到10位访谈嘉宾:CCF YOCSEF 秘书长唐卫清,CCF YOCSEF 总部荣誉委员韩银和,CCF YOCSEF 总部现任主席苗启广,CCF YOCSEF 总部候任主席唐杰,CCF YOCSEF 总部AC罗训,CCF YOCSEF 总部AC 陶耀东;CCF YOCSEF上海荣誉委员张文强、游录金和彭俊杰;CCF YOCSEF上海前主席彭鑫;共同讨论这一话题。此次活动由YOCSEF上海现任主席王昊奋主持,候任主席温蜜共同策划和组织。

@昊奋 问题1:什么样的人适合于YOCSEF?

@卫清:YOCSEF的特征是“责任、激情、制度”,所以有社会责任感和情怀、激情,还能遵守制度的的青年专业人士适合于YOCSEF。YOCSEF是青年专业人才的舞台,对于青年人才的综合成长有着工作单位无法比拟的优势。

@银和:之前我们讨论过的三点还没过时:1、有钱有闲;2、小有成就;3、有激情,想改变。

@启广:有时间,有经济基础,有奉献精神,有能力,有才华,有想法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有意愿在YOCSEF中与兄弟朋友们共同发展的人,最适合于YOCSEF。

@唐杰:定位是青年精英。激情、乐观、真正愿意做事的人。比如能发明这个微访谈的组织者。

@罗训:正如我们对任何一个社会团体的选择,每一个人加入YOCSEF的原因也不一样。我用CCF会员的诉求来做个类比。第一层次的人是被YOCSEF的”产品”所吸引,主要是其中的“校友”,多元而广泛的行业成员组成,全国泛在的地域组织,以及各种精彩的活动,报告会、论坛等。第二层次的人是喜欢YOCSEF的“文化”,享受在这当中找到同声共气的人群的过程。平等、犀利、敢于思辨这些YOCSEF中习以为常,但在YOCSEF外还多少有些新鲜感的文化,对年轻人很有吸引力。第三层次的人是想通过YOCSEF平台,实现对促进社会进步做一些事情的人,他们喜欢YOCSEF的“力量”。在第二层次不接受YOCSEF文化,或者形式上接受但内心不接受,以及第三层次想要滥用YOCSEF力量的人,缺乏的就是我们常说的YOCSEFer“情怀”。

@耀东:有热情、有长远打算、有企图心的人愿意留在YOCSEF。他们相信平等、交流、互动,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也是给自己,给大家创造机会;相信YOCSEF是一个平台,能够锻炼、展示、实现根植心底里面的想法。

@文强:1.认可YOCSEF文化,愿意主动融入YOCSEF家庭群体和氛围;2.衣食无忧;3.有事业心,有梦想,有追求。

@录金:我个人觉得只要是有一定专业能力,并且积极向上的人。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可以更好的融入,积极的思想为YOCSEF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俊杰:赞成前面嘉宾的观点,个人的状态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态度,个人的状态因人而异,但是态度确实确定的,首先是情怀,其次是热情;再次是尊重文化与规则;要有舍得付出的精神,持续的付出,带着从中捞利益的心态不适合参与,要懂得付出与服务本身就是成长与收获。态度比自身条件更重要,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但是没有态度有什么样的自身条件都没用。

@彭鑫:我觉得YOCSEF文化培训经常提到的三点:小有成就、衣食无忧、社会责任(“企图心”),就是很好的概括。“小有成就”才能具备与YOCSEF这个平台相匹配的能力和视野,“衣食无忧”才能保障参与YOCSEF活动的物质基础、时间保障和资源投入,“社会责任”则是激发我们热情的源泉。

    在此基础上,我还补充几点。首先,我觉得应该有一些热情甚至一点理想主义。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计回报地凭着一腔热情投入时间和其他资源组织和参加各种活动。其次,我觉得应该有主人翁意识和责任心,把自己当作局中人而非旁观者,对于自己作为AC委员、学术秘书、主席等成员的承诺牢记在心并努力实现,对于自己所担负的责任有明确的认识和担当。再次,我觉得应该有进步的追求和学习的动力,能驱使自己学习和熟悉YOCSEF的方方面面、提高各方面能力。最后,我觉得不能过于功利。我们在与YOCSEF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会收获友谊、获得灵感、发现合作伙伴,但这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

@昊奋:问题2:什么样的人会一直留在YOCSEF呢?

@卫清:做的事情越多、做的活动越好,越会留在YOCSEF。相反,不太做事的人一般留不住。

@银和:赞同卫清的观点,认同YOCSEF很重要,这种认同包括文化认同,也包含对YOCSEF这个群体中人的认同。另外,强扭的瓜不甜,对于不认同的,不勉强也是一个态度。

@启广:对YOCSEF有深入认识,不急于求成,能够在YOCSEF中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的人;核心在于沉淀,在于潜心。

@唐杰:“创造机会”。YOCSEF是一个平台,能够在这个平台上成长的人、帮助别人成长的人、创造新的机会的人都会留下。

@罗训:享受YOCSEF文化,以及对承担社会责任有情怀的人会一直留在YOCSEF。对于这些人来说,YOCSEF的种种规则不是限制,而是他们喜爱和捍卫的游戏规则。在YOCSEF中承担的种种责任不是负担,而是他们身体力行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我在和同仁们交流“承担社会责任”这一理念理解的时候,认为只要对社会发展是正向的事情都属于承担社会责任,包括学术进步,产业发展,正能量的舆论与行为传播等。

@耀东:心底里喜欢平等,喜欢交流,感觉在YOCSEF自己在成长,周边的人都很优秀,能够学习到新知识,周围人都是志同道合,在这里感觉很轻松。

@文强:有奉献精神,愿意投入精力,愿意参与和组织活动,好善乐施,这样的人基本上会一直留在YOCSEF。

@录金:感觉是那些有一定正能量的,有强烈代入感的人。对于我,主要是能够在YOCSEF找到朋友,感受这种相关理解和帮助。如果不能很好融入,其他的事就只能是浮于表面了。比较认同彭鑫说的气味说,气味相投比较容易合作。

@俊杰:对人员的选择,其实主要是筛而不在于选,YOCSEF的参与只要满足基本条件都能参加,但是能不能长期和YOCSEF一起成长、一起进步,那就需要经得起时间的筛,活动的筛,YOCSEF各位同仁特别是AC委员的筛,适者长存,不适者退出。

@彭鑫:我觉得真正融入YOCSEF并有情怀的人会留在YOCSEF。我看到很多老委员虽然荣誉了,而且工作、生活很忙,但YOCSEF会在他们心目中一直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因为那里留下了自己的一段青春热血和成长的印记。另外,YOCSEF也应该让每一位付出过的成员有收获感,这个收获可能是能力锻炼、可能是专业知识、可能是发展与合作的机会。特别是在地方分论坛,成员更多地都处于成长期,他们会有发展的困惑、跨界融合以及寻找合作的诉求。所以我一直觉得地方分论坛还是应该多开展一些接地气的活动,例如针对成员发展困惑的访谈、谈心的CLUB等。

@昊奋:问题3:如何做好制度建设,包括人员筛选,活动流程规范等?

@卫清:制度建设要适可而止,制度过细影响大家发挥、制度过粗则会乱套。人员筛选方面,目前主要是来源不够广泛,需要托宽渠道,广纳人才。活动流程规范方面,规定已经有了,但论坛和报告会的准备工作严重不足。制度不能限制人才的发挥,而要保障活动正常开展。制度是人制定的,在制定制度或修改制度时,如果有点私心或想避开不利于自己的规则,会让制度越来越差的。

@启广:制度建设,是YOCSEF20周年头脑风暴时确定的六字方针“责任、激情、制度”中的基础和保障,YOCSEF为何能够存在20年且发展日益强大?核心就是制度建设!一切都必须遵循制度优先的原则,任何人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如果发现制度条例又不合适的地方,可以动议修订,然后按照规则去修订、修订的前,依然采用原来规则。制度是YOCSEF最重要的财富之一。制度建设,是YOCSEF20周年头脑风暴时确定的六字方针“责任、激情、制度”中的基础和保障,YOCSEF为何能够存在20年且发展日益强大?核心就是制度建设!

@唐杰:制度是为人服务的,不是来管人的,能让YOCSEFer成长、很容易在这个平台上创造机会、在这个平台上帮助别人的都是好制度。

@罗训:同意唐杰的观点。首先,现行的YOCSEF规章、制度、操作手册等,是经历了二十年验证的传承,都有其由来和原因,通俗地说,就是每一项规则,每一次修订,后面一定都是踩过“坑”的结果。在大方向上遵循和采用这样的规章、制度、操作方式,保证了大方向没有问题。除此以外,任何事情都应该是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任何一个学术委员会(我没有用AC一词,以免与AC委员混淆)都可以根据其所处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其实际情况的具体规则。YOCSEF采用了总部对分论坛的指导机制,这个有利有弊,但提供了基本的“同行评议”。现在分论坛和分论坛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有深度,提供了另一种方式的“同行评议”。微信群和总部活动的参加,也提供了分论坛对总部的“同行评议”(坦率地说,这方面还不够)。这些都对制度制定和执行的合理性提供了制度保障。

@耀东:平等、尊重规则、带头遵守规则。要找有理想、有远见、有企图心的人,并且小有所成。最重要的是有激情、有责任心。

@文强:同意“制度不能限制人才的发挥,而要保障活动正常开展”。好制度赛过好领导,规则有了,严格执行也是对守规矩者的尊重和保护。

@录金:太多的规矩不利于创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个人建议多从梯队,或者候选人的能力、思想入手,让有情怀和共同趣味的人参与进来。然后通过YOCSEF让更加有潜力的人得以成长。只有通过YOCSEF培养起来的人才会对有感情,从而让YOCSEF更加有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