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哈尔滨分论坛
CCF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 Engineers Forum-Harbin Branch
YOCSEF-HARBIN
于
哈尔滨工业大学行政楼213会议室
举行报告会,敬请光临
报告会主题
社会科学中的计算思维
随着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行为轨迹越来越多地被记录下来,这使得利用计算技术观察和研究社会成为可能。2009年2月,美国哈佛大学大卫·拉泽(David Lazer)等15位美国学者在《Science》上联合发表了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该文指出:“计算社会科学”(也有学者称“社会计算”)这一研究领域正在兴起,人们将在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上自动地收集和利用数据,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服务。一般而言,社会计算是指社会行为和计算系统交叉融合而成的一个研究领域,研究的是如何利用计算系统帮助人们进行沟通与协作,如何利用计算技术研究社会运行的规律与发展趋势等。特别是指以社交网络和社会媒体为研究对象,从中发现社会关系、社会行为的规律,预测政策实施的可行性。社会学鼻祖奥古斯特·孔德最初定义社会学时,希望社会学能够使用类似物理学的方法,成为经得起科学规则考验的一门学科,互联网背景下的社会计算使这一理念具有了现实可行性。
本次报告会特邀两位社会计算领域知名学者,共同就社会科学中的计算思维以及计算方法等社会计算领域广为关注的话题进行深入探讨,报告该领域的若干关键技术和研究进展。
程 序
13:30-14:00 签到
14:00-16:00 报告会:社会科学中的计算思维
特邀讲者:李晓明 北京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社会科学中的计算思维浅赏
特邀讲者:刘挺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面向社会学的计算方法与案例
执行主席:车万翔 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YOCSEF哈尔滨委员
执行主席:张 宇 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
YOCSEF哈尔滨AC委员
执行主席:左旺孟 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YOCSEF哈尔滨副主席
16:00-16:30 Panel讨论
16:30-16:50 全体合影
17:00-20:00 晚餐
特邀讲者 李晓明
|
博士,北京大学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IEEE高级会员。近年来特别关注如何在计算机教育中引入跨学科元素的问题,积极推动相关的教学与培训活动。曾主持发展了互联网信息搜索引擎“天网搜索”, 提出了收集存储并系统研究中国网页历史信息的理念,发起并主持建设了“中国网络信息博物馆”;出版了专著《图中树的数目:计算及其在网络可靠性中的作用》,《搜索引擎:原理、技术与系统》和《搜索引擎效果评测》;出版了教材《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和《计算机系统平台》,译著《万维网的定律》和《网络、群体与市场》。现任《Concurrency and Computation: Practice& Experience》,《Journal of Web Engineering》,以及《Networking Science》等学术刊物的编委。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报告提要:“跨学科”和“计算思维”是近年人们谈论得比较多的两个概念,本报告基于《网络、群体与市场》的内容,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社会科学也需要计算,社会现象中蕴含着计算的观念,也就是跨学科计算思维观念的一个侧面。例如:社会关系网络平衡的考量,布雷斯悖论在交通网络上的体现,拍卖市场中的最优出价策略,匹配市场中蕴含的计算,中介市场中网络结构与行为策略的互动,均衡人际关系价值的计算,事物火起来的缘由与结果,线粒体夏娃存在的必然,“小世界”中的优化,市场上的财富动力学,投票选举中的推理,等等。本报告从中选择几个例子予以介绍,它们是计算思维在社会科学中的生动体现,也是社会计算的具体案例。理解其中的精神,不仅给我们的研究带来启发,也给我们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带来新意。 |
特邀讲者 刘挺
|
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社会计算与信息检索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期刊TALIP 副主编。2012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计算、信息检索和自然语言处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篇章级中文语义分析理论与方法”,曾完成或正在承担的国家项目科研项目40余项,在ACL、SIGIR等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2010年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一等奖,2012 年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报告提要:社会学是社会科学最具实证思维的学科之一,其方法体系在本质上与计算科学相通,但在社会计算兴起之前,社会学的数据主要来自田野调查,数据严谨精密,但人工采集工作量大,覆盖面有限。如今,社会媒体等网络资源的涌现,为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计算方法,社会媒体数据量大,内容丰富,且随时空转移不断变化,帮助社会学以更宏大的视角观察社会,但社会媒体数据富含噪声,不完整,可信性差,这与传统社会学的方法论相悖。面对社会计算这场变革,社会学学者在接受与排斥之间徘徊,计算机学者空轮技术工具的巨斧,却难以找准社会问题的研究对象。通过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家冯仕政老师的交流与合作,结合本人最近两年在社会媒体处理方面做的一些初浅的探索,本报告试图探讨社会学与计算科学交叉融合的路径,并介绍一二范例。希望对计算机研究者与社会学研究者的相互了解有些许帮助。 |
执行主席 车万翔
|
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国际ACM、ACL 以及中国计算机学会、中文信息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 |
执行主席 张宇
|
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网络拓扑测量,未来网络路由协议。 |
执行主席 左旺孟
|
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IEEE、ACM、IAPR 以及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和生物特征识别。 |
会场方位示意图 (哈尔滨工业大学行政楼213会议室)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