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学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报告专场
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
CCF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 Engineers Forum
YOCSEF
于2004年4月18日(星期日) 9:00-12:30
在北京友谊宾馆专家俱乐部会议厅
举行学术研讨会,敬请光临
特别论坛
信息技术若干领域发展趋势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信息技术的发展面临更多的挑战。今后十年乃至二十年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本次报告会邀请到信息领域的青年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大胆探讨信息技术若干领域的发展趋势,并和与会者一起探讨切磋。论坛采用一论一评的方式,由年青的学者阐述观点,本领域其他专家给以点评,各路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同话未来,也算是中国计算机学会的一件新事。YOCSEF创建已经六年,本次特别论坛正值中国计算机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愿通过本次学术活动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一起交流,同时也对大会召开表示庆贺。
程 序
9:00 会议开始
执行主席:吴朝晖 博士,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副院长
YOCSEF学术委员会候任主席
执行主席:孟小峰 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
YOCSEF学术委员会主席
报告一:协同软件发展之我见
特邀讲者:王志东,原YOCSEF委员,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报告二:趋势生物特征识别:机遇与挑战
特邀讲者:谭铁牛 博士,YOCSEF荣誉委员,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
报告三:网络时代的软件技术
特邀讲者:王怀民 博士,YOCSEF荣誉委员,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报告四:信息安全发展之我见
特邀讲者:王贵驷,YOCSEF荣誉委员,国家信息安全认证中心副主任
报告五:数据库技术发展趋势
特邀讲者:孟小峰 博士
报告六:嵌入式软件发展之我见
特邀讲者:吴朝晖 博士
Email: ccfo@ict.ac.cn; Tel: (010)6256 2503, 6255 5533-8596; Fax: 6252 7485, http://www.yocsef.org.cn
执行主席 吴朝晖
博士,教授,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国家教育部“智能科学与技术网上合作中心”副主任;任国家863软件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嵌入式软件责任专家,YOCSEF学术委员会主席(2004-2005),等。多年来主要从事分布式人工智能、网格计算、嵌入式软件与系统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主持完成了国家攀登计划、国家863高科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余项科研项目;已在HPCA、IEE、FGCS等国际期刊,计算机学报等国内杂志,以及IEEE IJCNN、ICASSP等国际会议上发表近100篇论文。
执行主席 孟小峰
博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计算机系副主任。现为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数据库专委秘书长、YOCSEF学术委员会主席(2003-2004)。主持或参加过十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863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电子部科技进步特等奖等。研制开发的主要软件产品有国产数据库系统COBASE、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系统“小金灵”。在国内外杂志及国际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有数据库方面的著译作七部。近期主要研究领域为Web数据集成、XML数据库、移动数据库等。
特邀讲者 王志东
1992年始,先后创办了新天地信息技术研究所、四通利方公司和新浪网,是BDWin、中文之星、RichWin等著名中文平台产品的总设计师,历任四通利方与新浪网的总裁兼CEO,多次成功引入国际资本,领导新浪网成为全球最大中文门户并于2000年在NASDAQ成功上市。2001年12月,王志东创建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2002年12月,主持开发基于竞开协同应用平台的第一套协同应用软件——“竞开协同之星”(GK-Star)成功面世。被誉为IT新锐人物,曾任YOCSEF委员。
演讲要点:协同是指协调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个体资源,共同完成一个目标的过程,协同就是团队内的人员相互合作、分享信息资源的管理过程。演讲将涉及:协同与协同软件、动态团队与现代企业管理、协同软件的平台化、协同软件的关键技术、协同软件的趋势与潮流、协同软件典型产品分析、协同软件应用案例。
特邀讲者 谭铁牛
1984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学士学位,1986年和1989年分别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硕士与博士学位。1996年底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998年回国。现为中科院自动化所所长、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他主要从事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特征识别、序列图象理解和数字水印等方向。现已发表论文160多篇,获准和申请专利15项。他现为IEEE Fellow,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演讲要点:今年1月,美国正式启用了出入境控制的“访客系统”,要求对有关人员进行指纹扫描。此举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也激起了种种争议。尽管如此,利用人类自身的生理与行为特征进行身份鉴别(即生物特征识别)却是信息技术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大势所趋。本次报告将简要介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概念与基本原理,重点讨论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我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特邀讲者 王怀民
博士,教授,国防科技大学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所所长,国家“十五”863计划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科技部信息安全重大专项总体组成员。从1990年起开展分布计算技术的研究,主持或参加了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防型号工程等近20项科研课题,在分布对象中间件、Agent技术、分布式事务处理技术和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或部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发表论文90多篇。
演讲要点:报告首先分析了网络应用的“边界开放、需求增长”的特点,以及互联网环境“多样性、自治性和成长性”的特点;接下来,报告分析了软件技术在适应网络计算的发展要求中演进与变革的历程,讨论了相关中间件技术。报告最后指出在面向互联网的环境上实施网络计算,软件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都已发生重大变化,需要新的理论和方法。
特邀讲者 王贵驷
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1993和1995年分别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和华北计算所,获工学学士、硕士学位。历任华北所网络室主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和所副总工程师。曾作为技术总设计师主持“九五”大型国防型号项目的研制工作并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现为YOCSEF学术委员会荣誉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信息安全产品分会副理事长。
演讲要点: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及其对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影响日益凸显。然而信息安全是一项包括技术层面、管理层面、法律层面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进行综合治理。本报告将在总结信息安全技术从通信保密到安全保障的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信息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原因,根据安全保障、应急与监管的现实需求,预测信息安全问题可能的发展趋势,提出综合治理信息安全问题的初步设想。
特邀讲者 孟小峰
演讲要点:数据库技术从诞生到现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形成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成熟的商业产品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加入。随着信息管理内容的不断扩展,出现了丰富多样的数据模型,许多新的技术层出不穷(移动计算,Web计算,数据流,Web数据管理,数据挖掘,信息集成等)。本报告讨论目前数据库研究领域中最热门的几个研究方向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未来趋势。
特邀讲者 吴朝晖
演讲要点:随着芯片技术与IT应用的迅猛发展,嵌入式计算将成为未来计算的主要方式。嵌入技术作为最重要的增值技术,应用覆盖极广。嵌入式软件具有与专用硬件的紧密依赖、高可靠性以及高实时性等特点;快速发展的嵌入式软件技术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与SOC紧密融合;行业应用特制;构件化的实时可靠内核技术;集成化开发环境;强壮可信的中间平台技术;对互联网和无线网络的应用支持等。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