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6日晚,YOCSEF AC会议在中科院计算所召开。出席会议的有:YOCSEF主席胡事民,委员:孟丹、马华东、钱振宇、张莉、王钧、贾云得、单志广、王千祥、赵海燕、金蓓弘以及秘书长杜子德,学会工作人员朱征瑜也参加了会议。曲晓东、郑雨林、于戈、臧斌宇、李晖请假未出席会议。
会议由胡事民主席主持。会议就如下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1、YOCSEF首批委员的确认:会议就各位AC委员、相关专家和各分论坛推荐的首批23位YOCSEF委员进行确认,通过了他们的委员申请(名单附后)。根据CCF的规定,这些申请者必须首先是CCF会员。会议决定YOCSEF AC委员是当然的YOCSEF委员,AC委员退出AC后,仍然是YOCSEF委员。
2、AC委员的增补问题:为了保持YOCSEF的活力,继续扩大YOCSEF的影响,需要不断将优秀的青年专家(包括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和企业家)吸引到学术委员会中来,责成子德和事民分别与几位AC候选人进行沟通,讲明YOCSEF规则。9月正式投票增补YOCSEF AC。
3、AC委员考核问题:会议决定每年对AC委员进行考核,每一位委员在年会前七天填写并上报当年度的YOCSEF AC委员贡献表(表格另发),并在年会上进行口头述职(每人3分钟),同时表明是否愿意继续担任AC职务。
4、分论坛现状通报及考核办法:会议通报了各个分论坛的运行状态,认为目前分论坛的现状不够理想,有些分论坛的年度计划不能按时完成,组织机构不够健全,活动计划执行报告较乱。会议决定制定分论坛评估方法,包括组织机构的健全程度,活动计划的周密策划,总结报告的全面详述。分论坛每年至少进行3次学术报告和论坛活动,且至少有一次是论坛。
5、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意义及评选办法:会议认为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的博士生队伍非常庞大,每年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根据YOCSEF的活动宗旨,与会委员认为设立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非常必要,可以提高学会的声誉,提高YOCSEF的影响力,有利于青年计算机科学家的成长。优秀博士论文每年评选一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不超过10篇。由于优秀论文的评选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会议决定由事民牵头,编制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方法,并邀请具有计算机博士点授予权的有关高校和研究所专家研讨实施办法。
6、YOCSEF 7月和9月三次活动策划工作:蓓弘汇报了7月的报告会“无线新技术”的策划情况,华东汇报了9月的“理论计算机科学前沿问题”学术报告策划情况,张莉和王钧汇报了“终身教职制在中国可行吗?”的有关报告人选情况。
7、最后,委员们就如何办好YOCSEF进行了研讨。事民首先做了引导性发言,YOCSEF定位是什么、如何更有活力、如何提升影响力等方面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他委员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激烈的讨论,提出许多积极的建议。
(贾云得供稿)
附:首批委员名单
杨 波:博士,济南大学教授、副校长
屠长河:博士,山东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副所长
王恩东:浪潮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高级副总裁
王 戟:博士,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系教授、副主任
王意洁:博士,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副主任
王国军:博士,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所长
陈益强:博士,上海中科计算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常务副所长
陈 波: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院长
李 涛:博士,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所长
吴余龙:武汉力龙数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卜佳俊:博士,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副系主任
吴 飞:博士,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
韩纪庆: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院长助理
郭 庆:博士,浙江天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黄本雄:博士,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教授
刘 挺: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院长助理
原 诚:黑龙江省信息产业厅助理巡视员
汪东升:博士,清华大学微处理器与片上系统技术研究中心教授、主任
何 涛:博士,中科院计算所中科辅龙公司副研究员、副总经理
陈文光:博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副所长
张 凯: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教授、专业副主任
任继成:博士,中科辅龙计算技术有限公司高工、助理总裁
冯结青:博士,浙江大学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计算机学科流动项目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