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app官网_188体育投注

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会员 > 个人会员 > 会员故事

CCF学生新生代 | 这是你认可的“榜样”吗?

阅读量:1069 2021-02-07 收藏本文

CCF中,有一群人,20多岁,一边在学术会议上听取专家导师们的学术探讨,一边在学校变换各种身份组织活动。他们会在比赛前质疑自己,会在答辩前紧张到腿软,会在第一次参与竞选时七上八下;也是这样的他们,在CCF不断的鼓励中第一次获奖,第一次举办活动的成果被借鉴,还有人找到理想中的完美导师。他们就是CCF的学生新生代(按发布时间为序)。



清华大学 张瑞喆


张瑞喆与CCF的缘分始于比赛。

还是一名高中生的时候,他就参加了CCF主办的NOI系列赛。很多选手参赛就冲着得奖去的,那背后意味着招生降分或保送资格。张瑞喆有时候也在想,自己是为了拿奖吗?这个因素只占很小一部分,更多是源于对算法和编程有浓厚而纯粹的兴趣与热爱。

2014年,张瑞喆参加了CCF主办的NOI2014,进入了IOI中国国家集训队,也顺利保送到清华大学,并以学生身份成为了CCF会员。但同时,他也不能再以选手身份参加CCF NOI比赛了。这让他陷入了思考,萦绕在他脑海的,不再是为什么参赛,而是怎么样能让其他人像他一样因热爱而参赛。在他看来,热爱编程、享受比赛,是比证书和奖励更能长久支撑一个人付出的动力。因此在大学期间,他作为CCF志愿者参加到CCF NOI赛事的命题工作中,再后来加入了CCF NOI科学委员会,多次负责组织命题工作。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他对算法的兴趣和热情、对CCF的热爱,传递给其他同学,帮他们了解、融入CCF,让他们像当初的自己一样,在竞赛中享受到纯粹的乐趣与热爱。


太原理工大学 杨洋


CCF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特长,杨洋也不例外。

在太原理工大学一次发展CCF学生会员的过程中,杨洋发现了自己在演讲方面的特长,于是一项极具特色的CCF系列活动——“小杨老师课堂在太原理工诞生了。杨洋会为大家讲解各种本科阶段必学科目,让大家快速找到方法,高效学习并顺利通过考试。从一开始的寥寥十几人,到后来的座无虚席,小杨老师课堂火的速度超出了本尊的预期。不但受到了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还显著降低了学院的挂科率,提高了同学们的平均成绩,这是杨洋始料未及的。与此同时,CCF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分会的发展也蒸蒸日上,分会纳新人数创成立7年来新高,在全国CCF学生分会中也名列前茅。

那么,上惯了讲台的杨洋老师会紧张吗?当然会。

在一次“CCF大学生思想秀活动中,杨洋第一个上场,腿都有点发软。好在老师们和学长学姐们频频打气,她才鼓足了气势上台。在活动中,来自其他学校的CCF学生会员的演讲以及CCF常务理事臧根林老师的分享,也让她受益匪浅,重新体会到作为学生的快乐。

毕竟,在人生的路上,谁不是一边当着老师,又一边做着学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