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大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信息技术领域如何行动?”论坛成功举办
2024年12月15日上午,由CCF主办、CCF大连会员活动中心发起、大连民族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和CCF大连民族大学学生分会协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信息技术领域如何行动?”论坛在大连民族大学勤德楼B702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CCF大连主席、大连海事大学教授王新年和CCF大连执委、大连民族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贺建军共同担任执行主席,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专家学者以及CCF大连民族大学学生分会代表们50余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将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近年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本次论坛就如何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各领域全过程,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有力抓手进行了共同探讨交流,论坛设置了专家报告和圆桌思辨两个环节。
在专家报告环节,四位嘉宾对如何全面准确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典型案例进行了精彩分享。第一位嘉宾大连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的张艳娇博士,以《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为题,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五大突出特性出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厚文明底色以及如何全面准确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阐述。第二位嘉宾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高峰副主任,以《数字科技和创新模式助力甲骨文的保护、研究、传承和活化》题,对甲骨实物数字化保护,基于“殷契文渊+数字科技”的甲骨文研究,以及基于研学、众创等措施的甲骨文传承与活化等工作进行了分享,让与会嘉宾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有了深入认识。第三位嘉宾新疆惠尔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数据科学家孙云涛作了题为《开在天山北麓的智慧之光--数据赋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边疆地区的探索与应用》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如何立足边疆地区实际需求,开展大田智慧水肥一体化技术与设备研发、应用,实现边疆地区农业的高效节水、精准投放、提质增效和扩绿增汇,助力边疆地区乡村振兴。第四位嘉宾王存睿教授从汉字字库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现状、难点、未来发展等方面出发,让与会嘉宾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的意义,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助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有了新的认识。
在圆桌思辨环节,与会嘉宾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从哪些方面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挑战?”、“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风险表征?”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经过激励思辨和思想碰撞,终达成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共识。其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通过精准供给、智慧叠加、全息呈现等方式,可以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民生服务等各个方面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各领域全过程,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助力和有力抓手。其二,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使得虚假信息更容易生成和传播,因此应明晰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风险表征,为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措施提供指引。
最后,CCF大连主席王新年进行总结发言,指出数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强劲推动力,我们必须要加强跨学科交流和人才培养,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走深走实,同时,对参加本次论坛的所有嘉宾表示感谢,也欢迎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CCF,参与CCF的各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