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哈尔滨举办“工程认证和新工科视域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论坛
2021年11月27日上午,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哈尔滨、哈尔滨广厦学院信息学院、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哈尔滨分论坛(CCF YOCSEF哈尔滨)共同承办的“工程认证和新工科视域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论坛在哈尔滨广厦学院图书馆五楼报告厅隆重开幕。论坛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黑龙江省本科、高职院校信息工程类专业所在院系领导、骨干教师及专业带头人参与了本次论坛。论坛的召开旨在为新工科视域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捋清思路,为工程教育未来创新发展之路献计献策。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 姜守旭 教授 ;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生导师、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评审专家 韩启龙 教授 ;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书记、博士生导师、“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国防特色学科带头人、省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CCF YOCSEF哈尔滨原主席 孙广路 教授 ;东软集团副总裁、东软睿道公司总裁、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商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辽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兼职教授 李印杲 等作大会报告,哈尔滨广厦学院信息学院院长 张剑 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生导师 潘海为 教授主持上午特邀报告,黑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 马吉权 副教授 主持下午论坛环节。中科国鼎数据科学研究院副院长、CCF理事、CCF哈尔滨分部副主席、CCF YOCSEF哈尔滨原主席 鹿泽光 、海南省哈工大创新研究院院长助理 保鑫 ;哈尔滨广厦学院校长 陈西峰 、党委书记 高长顺 、副校长 韩毓洁 、哈尔滨广厦学院中层干部;省内各高校参会代表;行业企业参会代表及哈尔滨广厦学院信息学院全体教师等参加会议。
姜守旭教授首先给出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模式、原则、主线和底线。又分别从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七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在分享中姜教授首先强调了基于学生、教师、学科带头人、学院院长等不同视角对培养目标的理解、认知度和认可度。其次,要有公开的、符合学校定位的、适应经济发展的培养目标以及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并进行修订,不断完善学校培养目标,同时以支撑培养目标为要求进一步制定相应毕业要求。与此同时,要毫不懈怠持续改进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等社会评价机制,培养质量永远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永恒主题。不仅如此,还要加强对于课程体系及教师队伍的建设,课程设置需符合本专业毕业要求,能体现专业应用能力以及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最后,姜教授提出,各类支持条件也是作为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的重要部分,如教室及实验室各项设备、实习实训基地、网络及图书资料等,学校应能够提供学生毕业要求所必需的基础设施,提升学生的课余活动及学习环境质量。
韩启龙教授表示,针对人才培养来说,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质量提升。要以专业质量为基本单元,以课程质量为核心要素,以教材质量为主要剧本,以技术水平为学习革命的关键突破来进一步提升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韩教授强调,专业认证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出口)为导向、持续改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过程,以评价作为切入点、机制作为点、结果应用为落脚点不断完善专业认证的过程。最后,韩教授讲到专业认证要突出主线、坚持底线,在符合国际实质等效的能力要求前提下初步形成以持续改进为目标的,内部面向产出的评价机制。
围绕怎样才算成功的计算机专业教育这一问题孙广路教授展开了逐层的递进式提问与思考引导。通过“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做什么,怎么做”?这一提问明确了应用型人才是什么、为什么要限定为专业领域的可用之才、学生毕业干什么、学生能干到什么程度等问题是我们共同面对的紧要和根本问题。孙教授进一步提到了当今地方型高校所面临的几个共性问题:如作为教师是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用什么指导办学?接下来,孙教授以哈尔滨理工大学为例,分析了现阶段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及宝贵经验,通过以赛促学、产教融合、完善课内体系等举措完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最后,孙广路教授进一步介绍了成功的专业教育所必备的条件,为当今各高校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类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清晰明确的方向。
李印杲总裁讲到,软件技术的发展将会带来重大的产业变革,信息技术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创新的源动力将会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当代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产业融合已成为学校培养软件化人才的必经之路。李印杲总裁强调产业融合是企业与产业需求的高度融合、项目实战为核心的能力培养、产业与院校的精准对接,通过该途径也衍生出许多新的教育模式,如智慧校园、游戏化教学等。东软通过四链合一,校企合作共同打造软件人才培养生态链,将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和创新创业链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建设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结尾,李总介绍了东软的产业融合发展史,并针对产教融合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给出了方法与对策。
下午,黑龙江大学 硕士生导师马吉权副教授主持了讨论环节,针对工程认证和新工科视域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研讨,主要内容围绕了“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信息工程类课程思政建设”、“工程认证经验分享”、“信息工程类课程建设”、“新工科专业和专业方向建设”等方向展开。
哈尔滨广厦学院校长陈西峰在致欢迎词时,结合学校信息工程类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信息工程类课程思政建设等谈到了新时代、新环境、新形势下信息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何去何从,工程认证和新工科视域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如何明确,培养质量如何提升等一系列问题,希望通过本次论坛的广泛而多元化的研讨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和解决。
哈尔滨广厦学院副校长韩毓洁做总结讲话。她讲到:要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学有所感、学有所思、学有所悟,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切实保证。在听过四位教授的分享与指导之后,更明确而深刻地领会到学生培养完成度、质量和科学性的重要性。从这几个方面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了专家的分享是对本科教学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深刻的理解和诠释,这回答了“为谁培养人、怎么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三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同时韩校长提出专业定位明确、培养方案合理、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培养要求清楚和课程体系完整并不能真正的达到要求,培养出专业的人才,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老师教、学生学”都离不开条件的保障和评论体系的完整。对于老师来说,不仅仅应该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能力,还要具有责任心、事业心和一颗爱学生的心。对学生而言,主动学习,积极学习也尤为重要。在这期间学校构建了快乐晚自习,使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会最后韩校长感谢四位教授作出的精彩讲座,同时也希望哈尔滨广厦学院今后可以稳中求进扎实做好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