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app官网_188体育投注

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CCF新闻 > CNCC

CNCC | 与徐迎庆、王党校等教授探讨——人机物三元空间中的智能人机交互

阅读量:174 2023-10-14 收藏本文

图片


图片


图片

CNCC2023将于10月26日至28日在沈阳举行,会议期间将举办130场技术论坛,涵盖人工智能、安全、计算+、软件工程、教育、网络、芯片、云计算等30余个方向。本文特别介绍将于10月26日举办的【人机物三元空间中的智能人机交互】技术论坛。


本论坛将围绕人机物三元空间中的智能人机交互展开研讨,包括智能交互接口、智能材料与交互、多模态融合交互、触觉交互、嗅觉交互、人因安全等热点问题,以期共同推进智能人机交互范式、技术与系统的发展,探索智能人机交互在教育、健康、医疗、家居、工业等方向的关键应用场景。


万人盛会即将开幕,报名仍在持续进行中,800余位技术论坛专家邀你相约沈阳,共享学术盛宴!立即扫码报名参会。



图片


中国计算机学会,赞4


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快速发展,大大拓展了时间、空间和人们认知范围,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面向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新一代计算形态正在形成。人机交互技术作为人机物三元空间的基础关键技术之一,其突破将是推动人机物三元融合产业发展和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然而人机物三元空间形态功用各异,人机物互作用关系繁杂,交互情境动态多变、信息海量复杂。在人的行为与感认知能力约束下,如何使计算机自然高效地适应并协同人类,长期存在着交互接口准确性不高、交互过程效率低、多模态融合呈现受限以及安全与隐私等困扰领域发展的前沿问题。


本论坛将围绕人机物三元空间中的智能人机交互展开研讨,包括智能交互接口、智能材料与交互、多模态融合交互、触觉交互、嗅觉交互、人因安全等热点问题,以期共同推进智能人机交互范式、技术与系统的发展,探索智能人机交互在教育、健康、医疗、家居、工业等方向的关键应用场景。


图片

论坛安排

图片


顺序

主题

主讲嘉宾

单位

1

人机物融合的设计创新

徐迎庆

清华大学

2

可触计算人机物融合时代的触觉交互范式和应用

王党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

新智能范式下的个性化学习与智能师机生交互技术探索

刘子韬

暨南大学

4

智能材料与交互

王冠云

浙江大学

5

人机物三元空间中的人因安全

易鑫

清华大学


图片

论坛主席

图片


图片

王运涛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研究员


CCF高级会员,在人机交互领域研究交互行为与意图的端智能感知计算,建模自然行为时空特征为贝叶斯先验知识,创新交互行为连续感知与意图推理方法,解决稀疏感知数据内蕴的交互意图计算难题,服务健康医疗、信息无障碍应用。发表论文60余篇,8次获国际会议奖项,荣获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中国电子学会(CIE)科学技术奖一等奖、CAAI优秀科技成果奖。


共同主席


图片

韩腾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导


获中科院人才项目支持。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工业设计系,博士毕业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人机交互实验室。曾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台湾大学、加拿大Autodesk研究院、日本本田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联想研究院进行过学术访问。其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机交互、情境感知、触觉交互和混合现实。发表ACM CHI、UIST、IMWUT/Ubicomp等人机交互国际顶会论文二十余篇,获得多项最佳论文相关奖项,其中,UIST2020最佳论文提名奖为大陆机构首次获奖。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面上项目等国家课题,并主导了多项企业合作项目。


图片

论坛讲者

图片


图片

徐迎庆

CCF会士

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主任、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教授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任职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目前担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教授、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市杰出设计人才。他在自然用户体验研究、计算机图形学、触觉认知与交互、文化遗产数字化等领域开展教学和科研。他在国际会议和学术期刊上发表了100余篇学术论文并申请超过100项专利,其艺术设计作品也多次在国内外参展。他曾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并与多家企业开展合作。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IEEE高级会员。


人机物融合的设计创新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基于智慧物联网(AIoT)的设计创新也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在本报告中,我将结合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在智能家居、嗅觉计算、未来教育等领域的研究,分享一下我们在相关领域的探索。

图片

王党校

CCF人机交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


CCF高级会员,研究领域机器触觉、认知触觉、脑机交互。曾任IEEE触觉技术委员会主席。亚洲触觉会议(AsiaHaptics 2022)主席(General Chair)。研究团队在触觉领域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发表论文居国际前列,出版Springer英文专著1部。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顶级国际会议IEEE ICRA最佳论文提名,触觉领域知名会议EuroHaptics最佳论文提名。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 2020最佳论文奖。触觉领域顶级会议IEEE World Haptics Conference 2023最佳论文提名。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可触计算: 人机物融合时代的触觉交互范式和应用


触觉是人类感知周围世界和执行精细运动和灵巧操作的基础。基于触力觉反馈装置和触力觉渲染算法,有望增强人类与数字世界交互的沉浸感和自然性。本报告将面向人机物融合时代的人机交互需求,提出“可触计算”的概念,从桌面式、屏幕式、穿戴式、裸手式四个发展阶段,介绍触力觉交互范式、交互装置、渲染算法和软件平台等研究进展,以及触力觉交互技术在航空航天、医疗健康、社交媒体等领域的典型应用。

图片

刘子韬

暨南大学广东智慧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


CCF高级会员。在ICML、NeurIPS等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担任国际人工智能教育协会执行委员、第25届国际人工智能教育大会(AIED)程序主席。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等多项科研工作。研究成果获得了包含CCTV新闻联播、CCTV正点财经、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新闻媒体和新闻网站报道。


新智能范式下的个性化学习与智能师机生交互技术探索


随着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和应用,个性化学习和智能师机生交互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探索。新的智能范式为个性化学习和智能师机生交互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充分利用大语言模型的能力,可以实现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学习体验,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成长。然而,需要在技术、伦理和法律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以确保个性化学习和智能师机生交互技术的可行性、效果和可靠性。

图片

王冠云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国际设计研究院研究员/博导,工业设计系副主任


CCF专业会员、人机交互专委会执行委员、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专委会执行委员。卡内基梅隆大学人机交互系博士后,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访问学者,浙江大学数字化艺术与设计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体交互界面、变形材料与设计、4D打印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多项;研究成果在Nature、Science Advances、CHI、UIST、UbiComp等顶尖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设计作品荣获红点、iF、Ars Electronica、SXSW、Dezeen等国际设计大奖。


智能材料与交互


智能材料是一种能够感知外界环境变化,并自主改变材料特性,以实现自诊断、自调节、自变形、自修复等功能的新型材料。随着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智能交互技术快速发展,智能材料已成为探索人机物三元空间下新一代实体交互技术的重要载体。本团队长期从事以智能材料驱动的可变形实体交互技术研究,围绕智能材料的变形机制和交互功能集成等问题,探索了智能材料的变形机制与控制原理,提出了智能材料的形态与交互功能耦合方法,推动了智能材料在战略新兴领域的交互应用。

图片

易鑫

清华大学网络科学与网络空间研究院助理教授/博导


CCF专业会员,CCF人机交互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毕业于清华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机交互与应用安全,包括虚拟/增强现实、身份验证、用户隐私、人与AI的协作和信任等。在领域高水平会议/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并多次获得最佳论文提名奖等荣誉。获得多项发明专利,研究成果成功在商业产品和关键领域中实现了实际应用。


人机物三元空间中的人因安全


随着人机物泛在互联逐渐构成高度融合的三元空间,人与信息系统的相互耦合越发深入,人的认知和行为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也越发成为影响智能人机交互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本报告针对人机物三元空间中的人因安全问题进行介绍,从泛在交互接口设备上的身份验证与隐私问题、虚实融合带来的用户认知新挑战、人与智能系统协作中的信任难题三个角度,分别进行了前沿研究工作的介绍和讨论,为从人因研究的角度提升人机物三元空间中的应用安全提供了思路和案例。


图片


今年恰逢CNCC创办20周年。二十年来,CNCC已逐渐发展到涵盖数十个方向130场技术论坛,700余位国内外讲者积极参与,超过13000人注册的计算领域年度盛会。二十载不断超越,作为国内计算领域参会人员众多,规模大,水平高的年度盛会,CCF将精心筹划,为参会者带来一场前沿碰撞、展望未来的技术盛宴,让每位参会者都能在CNCC这个超大体量专业平台上提升自身的专业价值,获得前行的动能!等你来,马上行动,欢迎参会报名!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