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医康养服务融合的新模式” | CNCC论坛分享
2022年12月9日下午,第六届中日韩(CJK)适老助残技术论坛以线上方式成功举行。
本次论坛由CCF会士、中科院计算所所务委员、济南中科泛在智能计算研究院院长陈益强研究员主持,北京理工大学胡斌教授担任共同主席。论坛以“构建医康养服务融合的新模式”为主题,邀请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韩国朝鲜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康复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亮亮视野的著名学者进行了报告演讲,分享了各自相关的研究和产业成果,并就如何利用智能信息技术为老年人与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日常生活、出行提供更加智能便利的服务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人们对医院、社区及居家的医疗康养需求逐步增强。为此,需要借助优质的医疗资源,大力发展医康养融合的养老新模式,建立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数字化服务平台及物联网设备为纽带,为老年人提供非干扰式生理参数获取、全面监护、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内容。此外,随着物联网、AI等领域技术的进步,将更加智能、全面、便捷的生活辅助惠及残障人士,提高其独立生活、出行的能力,在弱势群体所能触及到的场景内实现智能无所不及,使万物互联的数智时代加速到来。
脑功能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方法往往主观性大、误诊率高、治疗效率低。北京理工大学胡斌教授围绕基于计算精神生理学的心理健康普适技术,分享了心智工作机制及如何实现精细化疾病分层分类,提高诊疗效率。胡斌教授带领的团队在心理健康普适技术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心理健康事业不断取得进步。
韩国朝鲜大学金磐久教授主要分析了韩国数字医康养技术的发展及产业化现状,并以韩国光州地区为例介绍了智能AED设备、老人步态分析系统在韩国的应用,给我国AI在医康养场景中的落地提供了诸多参考与启发。
上海健康医学院康复学院院长、上海市慢性疾病康复研究中心主任郭琪教授在针对“防-治-康-养”4个环节中,AI技术如何助力诊疗、康复和养老等问题进行了分享,并以日本医院中的养老康复介护项目为例进行了介绍,对于我们实际的AI应用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及借鉴意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主任医师刘海博士贯穿康复评估、训练、反馈的全流程介绍了智能康复设备、康复机器人、远程智能康复等技术的创新发展,为康复医学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亮亮视野创始人兼CEO吴斐先生分享了自身产业化成果,介绍了一款AR+AI的智能眼镜,通过人工智能与增强现实技术,以第一视角交互让人与人、人与机器、人与数据的沟通变得更自然高效,为视障人群的出行生活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中科院计算所正高级工程师李栋博士围绕面向多维交互场景的端侧OS关键技术进行了分享,面向人机物三元融合的端侧智能操作系统需求庞大,在新型交互技术、功能安全技术和高可用技术方面需要进一步进行前沿探索,未来在适老助残和医疗康养等领域会得到更好的应用。
演讲嘉宾们围绕“构建医康养服务融合的新模式”,探讨分析了我国医疗健康产业的需求以及当前相关领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特别针对我国适老助残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创新性的技术与产品,对今后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