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app官网_188体育投注

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CCF新闻 > CNCC

青少年科普和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探索和思考 | CNCC论坛分享

阅读量:164 2022-12-26 收藏本文

2022年12月9日,从事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科学教育的研究专家、科技企业专家以及高校信息技术学者,参加了由CCF中小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委员会和科普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北京大学张铭教授主持的CNCC2022“青少年科普和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探索和思考”论坛。


图片


目前青少年科普和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工作目前存在哪些问题?从事科学教育和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需要哪些支持?CNCC2022“青少年科普和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探索和思考”论坛,探讨了青少年科普与信息技术基础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论坛介绍了目前青少年科普和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一些工作,倡导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研究者、科技企业专业人士一起协作,共同为我国的科学和信息科技基础教育做出贡献。

 

图片


论坛的报告环节包括6个报告。CCF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工商大学李静远教授做了题为《信息科学基础教育白皮书:青少年教育体系改革浅析》的报告,他介绍了信息科技教育时代背景,分析了信息科技领域教育国内外发展情况,解读了中国计算机学会科普工委会制定的信息科学基础教育白皮书。

 

图片

图片


上海成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CEO、高级工程师杨晓春分享了《美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框架和课程标准对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启示》,她介绍了美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框架和下一代科学标准NGSS,比较了我国的义务教育科学标准与NGSS的相同和不同,提出了NGSS对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启示。

 

图片

 

图片


中科院计算所包云岗副所长/研究员报告题目是《处理器芯片设计人才培养探索:“一生一芯”计划实践经验与教训》,他介绍了“一生一芯”计划初衷,详细解释了本科生芯片设计案例,以及探索大规模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展示了大规模人才培养的具体成果,提出了未来的实施计划。

 

图片


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郑永和教授的报告题目是:落实《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新理念大力推进信息科技教学实践,他分析了中小学信息科技教育的时代趋势,提倡以新教育理念引领信息科技教育,并分析了国外典型信息科技课程特色,最后对新课标指导下的信息科技课程实践方向提出了四点建议。

 

图片

图片


东北育才学校正高级教师邱桂香老师做了题为《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育人目标研究与实践》的报告,基于多年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她介绍了探索育人目标的过程和学科相关的课题研究成果,并介绍了探索育人路径的五个方面。

 

图片

图片

 

CCF常务理事、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王元卓研究员报告题目是《信息科技后备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探索》,针对目前信息科技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王元卓研究员介绍了探索新培养模式的内容,并提出了实施建议,分享了中科院计算所在北京一七一中学开展的《集成电路》创新课程和在北京一零一中学开展的《芯片与计算思维》创新课程的案例,最后提出研发科普教育创新体系需要科学家、中小学老师、教育专家的共同参与。

 

图片

图片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张铭教授主持了论坛的讨论环节。东北师范大学李雁翎教授参与了讨论。

 

图片


论坛共同探索如何基于“素养导向”开展信息技术科普教育,发展青少年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

 

图片


从中小学科学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角度,讨论了以下问题。


?1.教师专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o教材

o课程设计:教学行为设计与评价方法

o教学方法与教师教学指导手册

?2.教师需要哪些支持?尤其是来自大学教师和企业界工程师的支持

o专业学习

o企业支持


在讨论中,专家们认为,科学教育和信息科技基础教育①应该基于教育哲学的本质主义向学生教授学术知识的基本要素,着重于核心概念的学习,不建议过早引入AI等新兴技术。要基于永恒主义教授原则和概念而不是事实,积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基于进步主义专注于培养自主的个体,强调学习必须是积极的和实验性的,将学习视为个体经验,通过社会互动活动,强调实践和做中学的重要性。专家们也分享了将learntocode改变成codetolearn的教学实践成果。


从学生的角度,专家们讨论了以下话题。


?大学生具备哪些科学素养的优点?

?大学生出现哪些共性问题?

?基础教育如何为培养创新人才做好准备?


专家们认为,为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论坛主席张铭教授总结时,强调了计算作为一门学科的重要性,解释了计算学科的本质,说明抽象是计算学科的核心能力,她介绍了ACM/IEEE 计算课程体系规范CC2020的人才培养模型,即包含知识(了解know-what),技能(诀窍know-how),品行(知识为什么know-why)三个维度的胜任力模型,分享了北京大学本科计算教育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分层次教育的案例。最后张铭教授提到中小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委员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两个组织会努力推动中小学和大学计算教育的发展,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和引领性人才。


来自一线的科学教育和信息科技教师等近200名论坛参与者通过微信群讨论了教育教学资源、教师专业发展、中小学创新能力培养以及信息科技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等问题,大家一致认为,信息科技课程需要边教边完善,不能等待。目前2022信息科技课标解决了目前教师们提到的部分教学资源问题。在“双减”政策下,需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