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app官网_188体育投注

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CCF新闻 > CNCC

CNCC|与她们一同感悟 “计算之美”,创造无限美好

阅读量:336 2022-11-08 收藏本文

CNCC|与她们一同感悟 “计算之美”,创造无限美好

图片


CNCC2022将于12月8日至10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办,今年CNCC技术论坛数量达到122个,内容涵盖了“计算+行业、人工智能、云计算、教育、安全”等30个方向。本文特别介绍将于12月9日举行的【CCF女性菁英论坛——“计算之美N次方”创造无限美好】。


报名及了解更多技术论坛信息请识别下图二维码进入CNCC2022官网。目前早鸟票限时优惠报名正在进行,抓住机会立享大幅优惠!

图片



“计算之美”女性菁英论坛是CCF女工委的品牌活动。本次论坛将聚焦“计算之美N次方”创造无限美好主题,体现算法、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力量,在各行各业中创造出的机会与美好!论坛将邀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南大学教授、博导李敏;北京协和医院知名肿瘤专家、教授、博导,临床博士后导师曹冬焱;计算网络与通信领域全球十大女性新星学者暨ACM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博导、副教授傅洛伊;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高级访问教授,加拿大音乐传媒及科技跨学科研究中心CIRMMT研究员李子晋;以及北京植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时萧楠,她们将从独特的工作视角、专业视角诠释如何通过计算与行业的精美融合,释放计算之美的潜能、拓展“计算之美”的核心创新能力、以及如何解决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带来的法律问题。


真诚与您相约,共同参与“计算之美N次方”的精彩观点与讨论,共同见证CCF女工委的精彩活动和独特魅力。


论坛安排


顺序

主题

主讲嘉宾

单位

1

生物信息计算之计算科学与生物医学融合创新

李敏

中南大学

2

计算机技术与医学之美

曹冬焱

北京协和医院妇科肿瘤中心

3

从物联网到数联网:大数据如何变废为宝

傅洛伊

上海交通大学

4

万物有声:计算与美学的交融

李子晋

中央音乐学院

5

人工智能完成的“作品”的知识产权

时萧楠

北京植德律师事务所

6

Panel环节

全部讲者



论坛主席


图片

冯丹

CCF会士、CCF女计算机工作者委员会副主任

华中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信息存储研究部主任,信息存储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从事信息存储系统与技术、存算一体、计算机系统结构等研究,担任2个973项目首席科学家,863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等。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著作2部,主持完成国家标准6项和电子行业标准3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


论坛共同主席


图片

王鹏

CCF女计算机工作者委员会副主任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 副院长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政府与企业合作部总监,目前侧重类脑感知、人机交互等前沿技术研究及其在智慧健康管理和未来教育等场景落地,负责原型系统开发、技术转移、参考设计、示范部署等。曾获得英特尔全球品牌大使、英特尔技术最高奖、英特尔中国最佳员工。国际消费电子展最佳创新奖、最佳无线应用奖、最佳技术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申请国际专利10余项。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女性工程师工作组执行委员。


报告及讲者介绍


图片

李敏

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 副院长


CCF会员,主要从事生物信息学与数据挖掘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十余项。担任生物医学智能计算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生物信息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等职务。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6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2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曾荣获教育部、湖南省以及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等。


报告题目:生物信息计算之计算科学与生物医学融合创新


生物信息学是计算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融合的一门新学科,它通过综合利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手段对复杂的生物学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和分析,以揭示大量而复杂的生物数据所隐藏的生物学奥秘。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日益成熟与测序成本的降低,生物医学数据爆炸性持续增长,这些复杂的生物医学数据不仅数据量巨大,还具有高维、高噪声、多源异构等特点,使得复杂生物医学数据处理异常复杂,面临一系列的计算难题。本报告将以生物信息学领域的几个重要生物计算问题为例,探讨计算科学与生物医学交叉融合的挑战与创新思路。

图片

曹冬焱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科肿瘤中心 副主任


主任医师,临床博士后导师。从事妇科良恶性肿瘤的研究和诊治近30年,对卵巢肿瘤、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宫颈病变等妇科肿瘤相关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或参研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课题、北京市科委重大课题等多项。牵头完成国际国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多项。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编写、参与和编译等多部专著。在多个学术组织任职。


报告题目:计算机技术与医学之美


医学是应用科学,从中医的望闻问切到西医的问触扣听,都离不开医生作为人的经验积累和主观判断,但无论是医学的发展还是医生的培养都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计算机技术更是推动医学发展的重要力量。以恶性肿瘤尤其是妇科肿瘤的诊治为例,计算机技术推动了诊疗数字化、可视化,给临床医学的医、教、研各方面带来了飞速进步和无限前景,同时辅助诊疗智能化、医疗设备家庭化、健康管理数字化为未来医疗服务带来巨大机会与挑战。 

图片

傅洛伊

上海交通大学 副教授


CCF高级会员, 2021年CCF科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第一完成人)、2019年计算网络与通信领域全球十大女性新星学者(自奖项创立以来首位来自中国大陆的获奖者)、188体育app官网: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6年ACM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


报告题目:从物联网到数联网——大数据如何变废为宝


自21世纪以来,“万物互联的”物联网中承载的数据量巨幅增长。相较于物联网,高维数据之间彼此关联形成的“数联网”更能帮助我们深刻地发现、提取数字、网络乃至客观世界中存在的规律。但至今每年只有约8万亿兆字节的数据被存储分析和利用,更多的数据被人们当作“数据废气”忽视并丢弃了。然而,这些“数据废气”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为了更充分、合理挖掘数据在互联中产生的价值,一种新的知识度量体系被有效地设计出,并在科学知识、主题的演进过程中发现了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