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历史记忆论坛首次亮相全国技术史学术会议
2023年7月21日,第四届中国计算机学会“难以计算的贡献:中国计算机历史记忆论坛”在西郊宾馆第十届中国技术史与技术遗产论坛上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计算机历史工委与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是首次亮相技术史学界的全国性学术会议。论坛由CCF计算机历史工委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胡春明和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青年副研究员司宏伟共同主持。
论坛邀请到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冯立昇教授,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成智教授、北京科技大学潜伟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张柏春研究员和孙烈研究员等嘉宾出席。来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计算技术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林业集团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合肥子木园博物馆等单位的十位专家学者做了精彩报告,近50名计算机和技术史专业人士参会。
“难以计算的贡献:中国计算机历史记忆论坛”是CCF计算机历史工委在2020年创立的跨学科交流平台,旨在促进计算机专业人士与科学史、技术史和博物馆领域的专家交流,为梳理中国计算机发展史和计算机博物馆建设服务。第一届中国计算机历史记忆论坛在CNCC2020(北京)举行,24家单位与CCF携手发起“记录计算机历史”行动;第二届论坛在CNCC2021(深圳)线上举行,邀请到李国杰院士和冯立昇教授等专家做报告;第三届论坛在CNCC2022(贵阳)线上举行,齐聚计算机、科学史和博物馆界多名专家为计算机博物馆出谋划策。本次第四届论坛首次与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委会合作,在中国技术史与技术遗产论坛上亮相,获得了全国技术史学者的重视和广泛关注,实现了论坛促进计算机与技术史跨界交流的初衷。今后,CCF计算机历史工委还将不断丰富交流形式,进一步促进计算机历史研究。
中国技术史与技术遗产论坛创立于2008年,最初以“中国技术史论坛”为名,2018年更名。论坛旨在突破学科壁垒、增进交流,推动中国技术史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现已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在本次会议上,中国计算机历史研究者徐祖哲先生作为中国技术史与技术遗产论坛的大会特邀讲者,为在场150余位专家学者作了题为《两弹一星工程和中国电子计算机》,揭示了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国产电子计算机和计算机工作者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CCF第四届“难以计算的贡献:中国计算机历史记忆论坛”报告议程
序号 | 报告人 | 单位 | 报告题目 |
1 | 司宏伟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钱学森与中国新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
2 | 赵 轲 |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博物馆 | 磁芯及其在我国早期计算机的应用 |
3 | 王伟军 | 中国林业集团股份公司 | 销轮式机械计算机发展沿革 |
4 | 徐泽凡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复现中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103机 |
5 | 朱丰勋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751小型多功能电子计算机的研制 |
6 | 谭丽娅 | 合肥子木园博物馆 | 博物馆里的“神机妙算” |
7 | 周 坤 | 中国铁路总公司上海铁路局培训中心 | 建设中国计算机博物馆的思考 |
8 | 杨欣童 |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 | 不是硬盘而是系统:阿尔贝蒂《论密码》中的“formula”涵义 |
9 | 刘柯含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性别、技术与帝国——评《程序化的不平等:英国如何抛弃女性技术人员并失去其在计算领域的优势》 |
10 | 崔 晋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中国电子计算机史研究综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