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CC | 从“计算”迈向“智算”新范式,科学智算平台技术前沿探讨

CNCC2023将于10月26日至28日在沈阳举行,会议期间将举办128场技术论坛,涵盖人工智能、安全、计算+、软件工程、教育、网络、芯片、云计算等30余个方向。本文特别介绍【科学智算平台技术前沿】技术论坛。
本论坛探讨人工智能科学计算技术的求解理论、开发框架、领域套件、社区评测和平台构建等前沿技术,展望在流体力学、分子动力学、生物计算等学科基础问题上研究现状、发展前景与技术应用,深入探讨“科学计算”迈向“科学智算”新范式在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影响。
报名及了解更多技术论坛信息请识别下图二维码进入CNCC2023官网。目前早鸟票限时优惠报名正在进行,抓住机会立享大幅优惠!
人工智能引发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模式的根本性变革,科学智算共性平台支撑全新理论范式和系统技术的演进,引领多学科规模化的科学智算新生态发展。目前,布朗大学、Google、NVIDIA等借助其人工智能软硬件优势,力图在这一新领域占据发展先机。
科学智算平台技术正面临技术自主、流程贯通、智算融合等挑战。本论坛将探讨如何基于国产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研究科学智算的理论与关键技术,实现“框架、套件、评测、社区”四位一体,构建人工智能科学计算共性平台,并服务流体力学、分子动力学、生物计算等学科科研等前沿问题。
本论坛邀请了来自清华、北航、浙大、中科院计算所等人工智能及科学计算领域顶尖专家学者及华为、百度等产业界专家,进行主题报告,并汇聚领域内的优秀骨干人才共同探讨科学智算的最新研究方向及产业动向。

论坛安排

顺序 | 主题 | 主讲嘉宾 | 单位 |
1 | 面向科学发现的智能计算 | 吴文峻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 | 超算和人工智能融合的科学计算框架 | 卢宇彤 | 中山大学 |
3 | AI科学计算业界趋势及MindSpore实践 | 于璠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4 | 飞桨深度学习框架与科学计算探索 | 胡晓光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5 | 人工智能驱动的数理化交叉计算 | 严骏驰 | 上海交通大学 |
Panel嘉宾 | 谭光明 | 中科院计算所 | |
吴文峻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翟季冬 | 清华大学 | ||
邹青松 | 中山大学 | ||
周号益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论坛主席

李建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
CCF大数据专委会执行委员、CCF高级会员,国家杰青。发表论文100余篇,获AAAI 2021最佳论文奖,DependSys 2017最佳论文奖等,授权专利30余项。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项,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和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微软学者和微软亚洲研究院铸星计划,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十佳)”,全国科技系统抗疫先进个人和集体,“IEEE杰出贡献奖”等称号。研究方向: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机器学习和可信计算等。
共同主席
杨易
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二级教授)、计算机学院副院长
微软-教育部视觉感知重点实验室主任、人工智能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曾获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澳大利亚科研终身成就奖,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青年职业奖,澳大利亚计算机学会颠覆创新金奖,谷歌学者研究奖和亚马逊机器学习研究奖等二十余次人工智能领域国际奖项。谷歌学术引用56000余次,H指数113,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国际科研竞赛中累计获得40余次奖项,含20次世界冠军。

论坛讲者

吴文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20多项课题,学术论文150多篇,出版中英文专著两部,担任国家人工智能标准总体组副组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群体智能、大规模在线教育、AI for Science。
面向科学发现的智能计算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科学计算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推动基础科学的重大发现和突破。本报告以生物医药、流体力学等主要背景,以Active Matter领域的研究为实例,介绍内嵌数理机理的智能科学计算,如何加速科学研究,助力科研人员更为高效和精准地开展研究任务、探索科学前沿、实现重大突破。
卢宇彤
中山大学教授/博导,国家超算广州中心主任
CCF杰出会员,国际超算ISC Fellow,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专项总体组专家,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多项,发表论文200余篇,授权专利30余项。主要科研方向为并行与分布式计算、高性能计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合技术与应用。
超算和人工智能融合的科学计算框架
超级计算算一直是推动科学研究、技术突破、产业发展的创新引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计算领域也在探索传统数值模拟与新型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方法,以应对规模不断增大的科学计算所面临的各类挑战。本报告分析了超算系统如何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更高性能、更高精度科学计算的挑战和机遇,介绍了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基于超算的数据驱动的智能科学计算框架,并给出了相关领域的应用案例,展望未来科学计算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