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智能时代基础软件发展,CCF系统软件技术论坛圆满落幕!
2024年7月7日,备受瞩目的CCF系统软件技术论坛(CCF-TC-24-180)在长沙延年世纪酒店顺利落下帷幕。
2024年7月7日,备受瞩目的CCF系统软件技术论坛(CCF-TC-24-180)在长沙延年世纪酒店顺利落下帷幕。本次论坛以“智能时代的基础软件”为主题,由CCF主办,CCF系统软件专业委员会、国防科技大学承办,openKylin社区和长沙理工大学协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廖湘科、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怀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尼玛扎西三位院士领衔,与来自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众多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智能时代基础软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开幕式致辞
上午九点,由CCF会士、CCF系统软件专委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谢涛宣布大会正式开幕,对到场的所有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做大会致辞。谢涛教授表示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对基础软件的影响广泛,本次论坛旨在为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搭建交流平台,通过深入的研讨和分享,为我国基础软件领域的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他希望未来将继续加强合作,共同面对智能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共同促进AI时代系统软件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大会联合主席,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员卢凯为大会致辞。他提到,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为操作系统、基础软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智能时代,基础软件可能不再仅仅是资源管理和任务调度的平台,更是智能化服务的提供者,是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展望未来,卢凯研究员认为基础软件的发展应该深度融合AI技术、为AI提供高效运行支撑,同时也要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计算环境和开放多元的软硬件生态,并表示希望本次论坛能够为基础软件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思路和启发,促进我国基础软件领域的科学发展。
主旨报告:聚焦前沿技术
论坛主旨报告环节亮点纷呈,由国防科技大学谭郁松研究员、余杰研究员、李姗姗教授、王怡琦博士共同担任论坛主持,多位重量级嘉宾带来了精彩的演讲。
CCF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廖湘科带来了题为《软件定义时代的基础软件》的报告。在回顾与总结计算机软件技术与产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呈现的无处不在的感知、跨域多维的关联、超越人脑的智能、虚拟和真实世界交融的发展趋势,廖院士指出当今是一个软件定义一切的时代,以IT和制造业融合为重要特征的软件定义是推动中国工业体系高质量转型的强力引擎。并强调了基础软件在智能时代的重要性,为打造新时代的软件工程,我们应从“排斥变化”的理念向“拥抱变化”转变,围绕“呼吁新的软件形态、催生新的软件架构、采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这几个工作方向,走融合与协同发展的道路,建设我国自主可控的生态链,补齐国产工业软件的短板。
中国工程院院士尼玛扎西带来题为《面向国产操作系统的多语言支撑技术》的报告。数字产业是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并对国产操作系统多语言版本呈现广泛需求,因此迫切需要研发符合我国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产业发展需求的国产操作系统多语言版本。报告中,尼玛扎西院士聚焦于面向国产操作系统的多语言支撑技术,围绕其研发背景及研发目标和内容进行介绍,分享了国产操作系统藏文支撑平台以及蒙古文支撑平台的研究进展与成果,并通过比较国内外同类产品差异,呼吁学术界和产业界加强合作,提升我国跨境语言技术研发水平,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实施。
CCF会士、清华大学教授武永卫带来题为《九源智能基础软件栈的实践》的报告。九源智能基础软件栈旨在为智能算法开发与应用为智能应用的快速开发、高效运行、落地部署和测试评估提供支撑,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智能计算系统生态形成。报告中,武永卫教授向大家展示了九源智能基础软件栈在智能算法开发与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并强调了其在推动智能计算系统生态形成中的关键作用。
北京大学教授谢涛带来《RISC-V+AI算力系统软件栈建设》主题报告。当前,RISC-V开源指令集架构快速发展,已成为国际科技竞争的焦点,同时也成为一个有效抓手来以开源开放凝聚产业发展共识,打造全球算力产业生态。一个已逐渐形成的共识是以RISC-V AI芯片为共性,团结广大相关公司和高校科研院所以开源开放的方式共同制定AI扩展指令集标准,并合作研发其上的开源AI系统软件栈。因此,谢涛教授在报告中探讨了RISC-V开源指令集架构在AI算力系统软件栈建设中的潜力和挑战,提出了以开源开放方式共同制定AI扩展指令集标准,并合作研发其上的开源AI系统软件栈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