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论坛: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如何促进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化
10月10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国际交流中心迎来了一场重要的学术盛会——2024CCF珠海香山论坛。本次论坛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论坛旨在深入探讨珠海本地的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加速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珠海乃至大湾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次论坛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大数据云边智能协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人工智能与未来网络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交叉智能超算中心承办,中国计算机学会珠海会员活动中心、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珠海市格努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东华发思特软件有限公司、中科鸿业科技(珠海)有限公司协办。
本次论坛参与的专家有:珠海市高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局副局长娄筱筱、珠海市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主席刘治民、珠海市科技创新局产学研结合科科长康念辉、中国计算机学会粤港澳大湾区办事处主任蓝维维、珠海市科技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周肖树、暨南大学深圳校区管委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珠海主席方俊彬、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院长、ACM 珠海主席郑子彬等数十位专家。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珠海校区党委书记韦蔚、自然科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刘静玲、人工智能与未来网络研究院院长、ACM 珠海主席贾维嘉、复杂系统国际科学中心主任狄增如、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党委办公室副主任文冬、“大数据云边智能协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田等。
参会人员合影
1.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韦蔚书记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党委书记韦蔚致开幕词,她对参会的领导专家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她介绍了北师大珠海校区的发展历程和定位,强调了珠海作为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优势,并指出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中的关键作用。韦书记特别提到了"大数据云边智能协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表示本次论坛旨在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工程研究中心的引领作用,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助力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韦蔚书记致辞
2. 蓝维维主任介绍CCF文化
CCF粤港澳大湾区办事处主任蓝维维为我们带来CCF文化介绍,他从CCF的历史、现状、运行机制以及文化内涵这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CCF。自1962年成立以来,CCF从最初的小规模学术组织发展成为今天拥有数十万会员的行业领军力量,见证并推动了中国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作为连接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部门的重要桥梁,CCF通过创新的运行机制,如会员制、理事会制度和专业委员会的设置,保证了组织的民主性和专业性。展望未来,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的背景下,CCF将继续发挥其在学术引领、人才培养和产业促进方面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提升中国计算机科学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力。
蓝维维介绍CCF文化
3. “大数据云边智能协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田汇报建设情况
王田主任汇报中心建设情况,他首先对与会嘉宾表示诚挚的感谢,随后从建设背景、组织架构、人才培养、发展目标等方面汇报了中心的总体情况。王田着重介绍了中心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和可落地技术,包括众多产学研项目和典型产业化案例。他列举了中心目前掌握的四项核心技术,每项技术都拥有着强大的成果支撑和广阔的用武之地。最后王主任展望中心发展愿景,以期将中心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并落地核心技术产品、孵化相关科技创业大公司、升级为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
王田介绍工程中心建设情况
4. 自由研讨: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如何促进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化?
此次研讨由郭剑雄主持,围绕技术创新与转化机制、产学研融合模式、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和政策支持与优化4个议题展开并进行了深入探讨,参会者们踊跃发言,研讨过程气氛热烈而融洽,专家们畅所欲言,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
自由研讨环节
本次活动深入探讨了珠海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议题,聚焦技术创新转化、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和政策支持四大方面。与会者强调了政府角色应从直接资金支持转向资源整合与政策引导,并呼吁健全相关法规以激励创新。产学研融合方面,借鉴硅谷经验、打破高校与企业壁垒成为共识。人才建设议题中,改善科研生态、提供发展空间被视为留住人才的关键。政策优化讨论则聚焦于解决地区差异和简化申报流程。优秀企业家分享的案例为讨论提供了实践参考。与会者一致认为,推动珠海科技创新需要多方协同努力,建立长期互信合作关系,优化政策环境,加强人才培养引进,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从而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次讨论为珠海未来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见解和实践方向。
2024CCF珠海香山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中国计算机学界的学术活力,也为今后类似的学术交流活动树立了新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