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app官网_188体育投注

CCF@U第1243场:CCF生物信息学专委走进河南大学

2025-04-10

4月9日下午,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生物信息学专委、生命科学学院承办的“CCF走进高校-CCF生物信息学专委走进河南大学”学术交流会,在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圆形报告厅三楼举办。本次活动由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赵海鹏教授、医学院副院长郭向前教授、数学与统计学院的葛志昊教授共同主持,活动吸引了新乡医学院的师生,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国际商学院、医学院及相关单位师生参与。

图片1

活动伊始,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梁建忠发表了欢迎辞,对CCF生物信息学专委会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成就以及生物信息学专业的发展潜力,强调了生物信息学作为交叉学科在推动学科发展和解决人类重大挑战中的重要作用。梁书记还提到生物信息学在健康医疗领域的贡献,符合国家健康战略需求。他期待本次活动能拓宽师生视野,促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梁书记和赵海鹏教授分别为五位报告专家颁发了新工科建设指导教师聘书,正式聘请他们为生物信息生物与医药新工科建设实践指导教师,以期通过他们的专业指导,进一步提升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在报告环节,五位专家学者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见解。北京理工大学的张法教授作了题为《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多模态数据融合分析》的报告,介绍了病理图像分类和生物医学数据融合分析的最新进展。山东大学的刘丙强教授探讨了《单细胞与空间组学数据分析相关算法》,提出了基于图傅里叶变换的新算法。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姚海强研究员和郭津丞副教授分别就《肥胖易感人群的中医体质和分子机制研究》和《中医药生命组学大数据的发掘与应用》进行了深入讲解。最后,山东大学的崔学峰教授以《AI for Life Science》为题,阐述了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的交叉融合及其应用潜力。报告会现场气氛热烈,学术气息浓厚与会师生们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既拓展学术视野,又能激发新的研究思路。

图片2

活动期间,与会专家与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信息学本科专业相关教师、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等师生,就专业发展、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

此次“CCF走进高校-CCF生物信息学专委走进河南大学”活动的举办,对促进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信息学专业建设和生物与医药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3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始于1923年,1987年重建,2002年更名为生命科学学院。2017年和2022年,生物学学科连续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院已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理工农兼备的学科布局,构建了从本科生到博士后研究的完整培养体系。现有生物学、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生物与医药和学科教学(生物)专业学位硕士点各一;生物科学、植物科学与技术、生物工程、生物信息学4个本科专业,其中前三个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生物信息学展现出潜力。学院还拥有河南省生物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和生物实验教学省级示范中心,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生物信息学是信息科学与生物学融合的跨学科领域,利用计算机算法、数据库、机器学习等技术解决生物学复杂问题,为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提供技术支撑。随着生物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生物信息学专业委员会成立,旨在聚集国内外研究力量,提升我国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委员会还致力于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学界与产业界联系,探索教育创新模式,培养跨学科高端人才。其努力将推动我国在该领域取得更多突破,助力人类健康和生命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