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U536:李昂生、罗辛走进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2017年9月29日,“CCF走进高校”活动来到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中科院软件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李昂生研究员和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百人计划”青年俊才罗辛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Structural information theory”和“Non-negative Latent Factor Analysis-based Approaches to Recommender Systems”的学术报告。中科院新疆理化所及乌鲁木齐其他高校相关科研人员及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
首先,由CCF计算机应用专委会秘书长、华北理工大学数据科学实验中心主任陈学斌进行CCF宣讲,主要向与会的老师和同学们讲述了CCF的历史和目前发展情况、如何申请加入CCF成为会员、已经会员的福利及CSP认证考试等情况。
接着,李昂生作了题为“Structural information theory”的学术报告,主要介绍了结构化的信息理论,以图为例,引入了图的优先级树编码概念,对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说明此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罗辛作了题为“Non-negative Latent Factor Analysis-based Approaches to Recommender Systems”的学术报告,主要对推荐系统、社交网络、生物信息等进行了介绍,通过非负的潜在因素分析方法对推荐系统的HiDS(High dimensional and sparse)矩阵进行分析,在非负约束描述的非负的数据从工业应用正确。报告会后,李昂生、罗辛与参加报告会的科研人员及研究生就相关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收获颇丰。
讲者及部分参会者合影
陈学斌对CCF进行介绍
李昂生回答学生提问
罗辛在报告中
听众感言: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多语种信息技术室15级研究生 王延斌
我有幸参加了CCF举办的这次“走进高校”活动,聆听了中科院软件所李昂生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罗辛研究员的讲座报告。首先,通过李昂生教授的介绍,我了解到了一个新的概念:结构信息论。该理论由李昂生研究员在2016年提出。李昂生研究员精彩而有趣的报告,不仅从在数学层面上的为我们证明和解释了这一理论,还从图和树的角度去描述这一理论,这种数学解释加图描述的讲述方式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这理论,更清楚了抓住了报告的核心内容。挺过这一理论的应用介绍后,我领悟到了这一重要理论有着令人激动人心的现实意义,它解决Shannon 1953年提出的建立信息的结构理论的重大科学问题,并且在信息工程、癌细胞分类、智慧搜索、文本聚类、生物分子结构分析、网络安全性理论与与网络攻防、通信网络理论、新学习理论等方面有重要理论价值与显著应用。李昂生研究员的这次讲座,开阔了我的科学视野,使我又一次领略到了科学世界的美妙。让我感受到了科研的快乐,探索的乐趣。此外,李昂生研究员严谨的科研态度、坚持奋斗的科研精神、优良的治学风气和傲然的学术风骨都使我肃然起敬,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对社会、国家、人民的责任,以及对未来的担当。
随后我又听完了罗辛研究员的报告,在一个多小时的报告中,罗辛研究员提出了处理高维稀疏数据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且给出了相应了解决方案。在此期间,罗辛研究员还耐心的解答了听众对稀疏矩阵的一些疑问。
这次CCF的活动对我来说是受益匪浅的。两位研究员的报告,不仅使我了解了前沿的科学动态,还使我理解了一些重要的理论知识,更为我的科研之路奠定了一层基石。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级博士 陈沾衡
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CCF走进高校”的活动,非常感谢CCF举办此次活动,感谢李昂生研究员和罗辛研究员为我们带来了两场相当精彩的讲座。我认真的聆听了两位专家的讲座,李昂生研究员作了题为《Structural information theory》的学术报告。报告中通过结构化的信息理论引入了结构熵的概念,并举例验证其在癌细胞识别、文本聚类等方面的应用,识别效果相对较优。李老师的报告以及研究的方面和我所做的课题有异曲同工之妙,这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今后的研究和学习有相当大的帮助。罗辛研究员主要对推荐系统、社交网络、生物信息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这让我不觉意识到百度网页就是一个推荐系统,我每次使用百度搜索资料时,页面中经常会弹出一些近期浏览过的信息。所以其实知识来源于生活,只要不断的挖掘,一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衷心的感谢两位老师不远千里来到我们研究所进行讲座,我相信研究所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收获颇多,感想颇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