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U535:李华伟、江建慧、黄松走进湖州师范学院
2017年9月27日,“CCF走进高校”活动来到湖州师范学院。CCF容错计算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华伟研究员,副主任江建慧教授和黄松教授分别作了题为为“近似计算技术及其在芯片设计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专业方向与系统运维之可靠性管理”以及“软件测试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的报告。活动由中科院计算所叶靖博士主持,CCF容错计算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韩银和研究员、湖州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胡文军,来自南京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侨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上海电力学院、安庆师范大学以及湖州师范学院等科研院所的CCF成员以及湖州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100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李华伟探讨了近似计算技术在芯片设计中的应用,并介绍了近年来在基于近似计算的相变存储器生命期可靠设计方面的研究进展,涉及差错容忍评估、耗损均衡、近似写等方面的创新技术。江建慧从国内高校的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视角出发,阐述了运维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重点介绍了报告人所在团队在云计算平台故障诊断、分布式多层次校验点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黄松讲的是软件测试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从基础出发结合全国大学生软件测试大赛,展示了在线的教、学、练、考、赛为一体的教学系统及其在培养学生能力上的探索与实践。
演讲之后,同学们积极举手提问,三位讲者与在场同学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
活动现场
李华伟作报告
江建慧作报告
黄松作报告
会后合影
现场互动
听众感言:
今天我参加了CCF走进湖州师范学院的讲座,感触很大,因为见识面得到了一定的拓宽。三位专家分别讲了计算机的三个方面,近似计算机技术及其在芯片设计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专业方向与系统运维之可靠性管理和软件测试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这是他们擅长的领域,也是现在很重要的科技发展方向。因为科技在不断发展,技术也在不断升级,技术升级的目的,是因为之前的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
通过这次讲座,感受了计算机领域的复杂。李华伟老师讲的是近似计算机技术及其在芯片设计中的应用,使我了解到现在的科技应用已经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了。近似技术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pcm的利用率。江建慧老师讲的是信息技术专业方向与系统运维之可靠性管理,结合了信息系统和网络的可靠性问题,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黄松老师讲的是软件测试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从基础出发结合全国大学生软件测试大赛,向我们展示老师在培养学生能力上的探索与实践。
——温安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三
身为一名刚进大二的小萌新,今天我有幸参加了CCF容错计算专业委员会走进湖州师范学院的讲座。首先,通过李华伟教授的介绍,我了解到: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类应用本身所具备的差容忍特性,为计算硬件的优化指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径——近似计算。近似计算是在满足质量的条件下,通过降低计算结果的精度,从而换取多方面的益处。其次,在江建慧教授的引导下,我认识到了信息技术专业方向与系统运维之可靠性管理的重要性。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莫属黄松教授的演讲了,他着重软件测试能力的培养探索与实践,开发了一套集教、学、练、考、赛于一体的教学系统,受到广大大学生的喜爱。通过此次CCF的讲座,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更进一步的让我了解了硬件、软件及系统方面的高深知识。我觉的,这对我以后的学习会有一定的帮助。
——姚晴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三
今天下午,我们学校迎来了CCF容错计算专业委员会。能参加这次讲座,我深表荣幸。作为信息工程的一员,感觉我们大学所学的真的只是皮毛。对于李华伟老师,江建慧老师和黄松老师的报告,其实有些计算术语不太能理解,但是经过三位老师的宣讲,让我再次感叹计算技术的高深。
讲座开始,就介绍了“容错”和“测试”,这是这个计算专委会的工作核心。听着老师讲,我学到了容错这个概念,浅显一点就是容忍错误的限度,不止软件会出现误差和失效,看似符合理论知识的硬件电路其实也会出错。所以,深入下去,容错-----就是软件或硬件在运行中虽出现错误,能发现错误并仍使系统工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技术人员的精准测试。
在讲座中,老师提到了传统工艺现在所面临的困境:理论知识的愈加丰富,但现实技术并非能跟上,比如要求高精度,但随之而来的就是高能耗,低性能等。这值得我们思考,如何提高我们的技术,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技术的提高,这意味着更高要求的技术人员。在三位老师的讲解中,我觉得技术要一步步积累,要有扎实的技术基础。大学中,学生应该多参与能培养自己动手实践能力的活动和比赛,开拓眼界,增长见识,这样不会被自己所处的环境所限制,才能提高自身。
——卢新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三
之前听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可是“CCF走进高校”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李华伟老师说:“我们可以容忍错误,‘容错’体现了宽广的胸怀。”
本是被“中国计算机学会”吸引,却因为老师的一句话有所触动。即便如今大数据、互联网+浪潮来袭,人人都强调精细专业计算,但是感性与理性的碰撞总会有火花和误差,“容错”就变成了差错宽容的光明未来,“测试要严谨,却也宽容差错。”李华伟老师如是说。对于刚接触专业学习的大二学生来说,李华伟老师演讲的“近似计算技术及其在芯片设计中的应用”,江建慧老师的“信息技术专业方向与系统运维之可靠形管理”和黄松老师介绍的“软件测试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实话而言,我并太理解。但是,我明白通往电子信息的路,我还有很长很长……讲台上老师声情并茂,座位上的我却一脸茫然,不知所云。道阻且长,我辈仍需且行且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辈还望向前辈看齐,使专业发展迈开脚步,且能更上一层楼。
——李梦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二
李华伟老师从硬件方面展开的主题为“近似计算技术及其在芯片设计中的应用”。她讲到了“容错精神”——严谨、挑剔、包容。江建慧老师从系统方面展开的主题为“信息技术专业方向与系统运维之可靠性管理”。黄松老师从软件方面展开的主题为“软件测试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刚升入大二的我,对于各位老师讲到的专业名词懵懵懂懂,发现有很多东西都需要去学习,时代在进步,信息也在不断地更新,一点一滴的积累是很重要的。在讲座上,老师还谈到创新创业,在这方面现如今的大学生很少有这个意识去发展到核心内容,但同时也要认清形势,不要妄自菲薄。这就是今天学到的最深刻一点。在这条道路上,要更加懂得吃苦才可以。
——孔维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