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术与交通治理 | CCF C?
2023年5月16日,由CCF CTO Club发起的CCF C?第20期活动走进滴滴出行,以“智能技术与交通治理”为主题,与现场30余位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与交流。
CCF C?走进滴滴(部分人员合影)
本次C?活动由CCF理事、滴滴出行科技与生态发展部总监吴国斌主持,CCF秘书长唐卫清和CCF CTO Club成员、滴滴出行智能平台事业群总经理杨毅分别发表开场致辞。致辞后,杨毅和CCF杰出会员、北京大学智能学院研究员袁晓如为现场和线上嘉宾带来主题报告。随后,CCF理事、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李浥东,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长聘正教授、副所长王勇,北方工业大学智能交通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福生和杨毅参加高峰论坛,论坛主持人由滴滴AIoT平台产品负责人孙伟力担任。
颁发承办单位感谢牌
左起(杨毅、唐卫清)
吴国斌主持活动
在致辞环节中,唐卫清对滴滴出行承办CCF C?活动表示感谢,CTO Club、C?系列活动是CCF服务企业的重要探索,是CCF一切为了会员、一切依靠会员宗旨的实践。杨毅分享到,自2017年双方成为战略合作伙伴以来,他深度参与,在CCF-滴滴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担任执行主任,感谢了CCF对滴滴的信任和支持。

主题报告
杨毅做主题报告
杨毅在《出行生态智能化治理的现状与展望》主题报告中分享了出行生态治理的重要性、面临的挑战和滴滴的智能化治理体系。滴滴在交通安全治理、车内冲突治理、司乘纠纷治理、物品丢失管理等维度都有深入的思考。过去几年,滴滴积累了数据驱动的系统迭代和产品完善能力,沉淀了多套较为完善的安全、治理、AI等中台系统,建立并完善了网约车安全、服务标准,并输出到行业。随着无人驾驶时代越来越临近,出行生态的智能化治理将迎来全新的变化,对参与其中的行业实践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滴滴以人为本,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将智能化与人性化结合,引领出行行业的健康发展。加强产学研合作,探索出行生态智能化治理。
袁晓如做主题报告
袁晓如在《可视化看中国——从时空数据了解社会》主题报告中介绍了他在交通轨迹数据可视化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多维轨迹数据有助于更立体地刻画交通情况;交通的变化可以通过数据获得更加生动的刻画。他介绍的包括可视化技术在道路层级探索、北京水患和历史分析、中国古代名人迁居地图、汉籍流传等场景的应用可以更形象地表征气候、经济、教育、文化、交通情况。袁晓如提到,北京大学新组建的人文社科数智化研究基地在交叉学科上发力尝试和努力,数据可视化技术非常有趣,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过去、看到未来。

高峰论坛:《出行生态治理中的多方协同》
高峰论坛
左起(主持人:孙伟力 嘉宾:李浥东、杨毅、王勇、张福生)
报告分享结束后,进入高峰论坛环节。嘉宾们围绕“出行生态治理中的多方协同”展开讨论,主持人滴滴AIoT平台产品负责人孙伟力的精彩提问引发了嘉宾们的思想交流和观点碰撞。
李浥东
李浥东分享到,同一交通模式下不同方之间、不同交通模式下的综合协同,都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打通道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出行模式的多模式大交通数据是多方协同出行生态治理的基础。道路交通比较开放,类似于安卓系统,轨道交通比较封闭,类似于苹果系统,两个系统的治理存在非常大的区别。城市大脑这个概念多个城市在提, CCF也成立了智能交通分会,希望促进产业和技术联手探索未来城市交通,一个从交通需求出发,一个从技术出发,实现双向奔赴。
王勇
王勇认为,平台、政府监管部门在多方协调治理中承担重要责任,随着平台的发展,事中监管能力不断加强,事前的资质监管、事后监管等方面可适当放松。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将迎来新的范式。作为一名经济学家,他主张充分利用价格杠杠进行经济激励,促进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网约车形成互补的关系,通过多层次的出行方式提升公共资源使用效率。新技术的出现对就业市场带来冲击,保就业非常重要,机制上应鼓励相关参与者先进来,再一起共建、完善。
杨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