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链互联,创新未来——商业卫星互联网时代的思考 | CCF C?
2023年4月25日,CCF C?走进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本次C?以“星链互联,创新未来——商业卫星互联网时代的思考”为主题,邀请多位专家学者以商业卫星互联网为基点,与现场近40位参会嘉宾共同探讨商业卫星、互联网赋能、算力网络等新理论、新方法,分享新进展、新成果。
活动现场由航天宏图副总裁杨政军主持,CCF副秘书长、企工委主任、亿邦动力CEO王超和CCF理事、航天宏图高级副总裁王涛分别发表致辞。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王尚广,航天宏图卫星专家付兴科为现场及线上嘉宾带来主题报告分享,并与360未来安全研究院卫星安全、太空安全领域专家郝经利,航天宏图北斗专家张龙平及现场专家学者围绕“商业卫星互联网时代的思考”主题展开探讨。
CCF副秘书长、企工委主任、亿邦动力CEO王超对参与本次活动的嘉宾表示欢迎并对C?承办单位航天宏图表示感谢,并为C?承办单位航天宏图颁发了承办单位感谢牌。
王超致辞
航天宏图高级副总裁王涛表示,航天卫星产业的发展与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具有相似性。互联网的成功源于:开放、平等、协作、快速、共享 的互联网精神。国家发改委已于2020年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范围,商业航天星辰大海,卫星互联网有望成为核心应用领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并以此为标志设立“中国航天日”。在这个相邻的日子举办C?活动,科普航天知识,探索商业卫星互联网,具有特殊的意义,衷心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
王涛致辞
王超(左)向王涛(右)颁发承办单位感谢牌
航天宏图卫星专家付兴科分享了《遥感卫星互联网商业发展考虑》的主题报告。介绍了航天宏图“女娲星座”建设布局及航天宏图公司业务发展,并围绕“女娲星座”详细阐述了建设目标、战略定位、地面系统以及多领域应用能力等。“女娲星座”计划是航天宏图紧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数据获取时效差、信息处理链条长、协同运控不智能、大众应用不便捷”等行业痛点,围绕卫星互联网新业态,发力高分遥感全产业链构建,旨在实现对地观测全球快速重访,利用激光星间通信组网,构建全球自主可控实时遥感混合星座。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王尚广分享了《卫星计算探索:以天算星座为例》的主题报告。从研究背景与基本概念、天算星座与目标定位以及研究实践与未来工作三方面进行介绍,王尚广介绍了“天算星座”的研究背景、平台架构、当前进展和国内外影响,并指出通过卫星计算可以提升人类生活、维护人类健康发展以及拓展人类生存空间。传统的卫星领域存在高封闭,高门槛,高开销的问题,CCF卫星计算工作组的精神是三开:开放,开源,开心。工作组联合多家企业共建天算星座,目的就是让卫星“变成带翅膀的计算机”。“天算星座”面向国家需求、瞄准国际前沿、立足产学研用、坚持开放开源、争创国际领先、服务人类社会。
在主题报告分享结束后,两位讲者又与现场嘉宾及场外观众以“商业卫星互联网时代的思考”为主题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
高峰对话
(左起:杨政军、付兴科、王尚广、郝经利、张龙平)
在“在卫星网络、卫星计算等方面,国内外发展水平如何?我国面临哪些卡脖子问题?”议题中,王尚广认为,从卫星技术本身来看,我国在原器件、卫星制造平台以及卫星制造能力方面拥有很高的水平。我国目前在实现火箭复用和火箭成本降低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火箭复用技术研究和应用,以降低卫星发射成本,提高卫星发射的频次和效率。航天宏图深度参与了北斗三号的系统建设,张龙平认为,目前在服务性能方面,北斗系统与GPS系统相当;在功能方面,北斗系统比GPS系统丰富。未来,我们还需要将全域的高精度时空服务能力覆盖到太空、室内、海洋、地下等各个区域。
在“对于低轨卫星互联网,大家也存在一定的忧虑。比如spaceX“星链计划”的4.2万颗卫星,会不会造成严重的太空拥堵从而威胁其他航天器?国际上如何规范太空资源的占用?”议题中,付兴科表示,为了规范使用太空资源,我们需要建立相应的规则和监管措施。这些规则的建立需要依靠相关的监测措施,以确保太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持续发展。郝经利表示,随着近几年卫星发射数量逐年增加,会增加太空相撞风险,对于这一情况,目前国际相关组织也在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及对于太空碎片如何回收、入轨和销毁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积极的探讨。
收、入轨和销毁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积极的探讨。



